2010届大纲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4):有机物的代谢(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届大纲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4):有机物的代谢(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9-27 20: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有机物的代谢
【教学内容】
《有机物的代谢》(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有机物的运输
(2) 使学生掌握有机物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 使学生理解各种元素的来龙去脉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有氧呼吸的三步骤、无氧呼吸的过程。
Α.〖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过程
Β.〖教学难点〗
各元素的来龙去脉
【教材处理】
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也较为表面化,解题应用情况也较差,所以宜在强调有氧呼吸过程、讲清各元素的来龙去脉后,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
Α.〖结构〗
导入→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各元素来龙去脉
→联系与区别→运输(筛管)→解题应用例题分析→学生训
练巩固
Β.〖教法〗
启发式(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提问: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学生回答后引出:呼吸作用)
Ⅱ.新课讲授
二、有机物的利用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利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以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转变过程。植物可以利用体内的有机物来建造自身的细胞,或者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储存在果实和种子等器官中。这些有机物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进行分解。
植物体内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线粒体是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从有机物代谢的角度来看,有氧呼吸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1) 葡萄糖初步分解成为丙酮酸、[H],并且释放少量的ATP
C6H12O6 酶 2CH3COCOOH+4[H]+2ATP
(2) 丙酮酸彻底水解成为二氧化碳、[H],且释放少量的ATP
2CH3COCOOH+6H2O 酶 6CO2+20[H]+2ATP
(3) 前两步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ATP
24[H]+6O2 酶 12H2O+34ATP
总:C6H12O6+6O2+6H2O 酶 6CO2+12H2O+38ATP
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为乳酸的过程:
(1) 酒精发酵:C6H12O6 酶 2C2H5OH+2CO2+2ATP
(2) 乳酸发酵:C6H12O6 酶 2CH3CHOHCOOH+2ATP
此要强调与引导学生根据上堂课的方法得出各元素的来龙去脉。
(具体从略)
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进行场所 先是细胞质基质,后是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是否需氧 需游离的氧分子参加 不需要游离的氧分子
分解产物 无机物(CO2、H2O) 简单的有机物(酒精、乳酸)
放能情况 多(2780千焦)合成38个ATP 少(196.65千焦)合成2个ATP
三、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筛管来完成的。茎的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叶脉和根里也有筛管。植物体内的筛管是相互连通的。这样,叶片中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就可以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例题分析:
下图是夏季某地对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试分析回答:
(1)AB段与HI段的含义是:--------- 光合作用 D
---------------------------------------------。 E F
(2)BCD段上升的原因是:------------- C G 时间
---------------------------------------------。 A B H I
(3)DE段下降的原因是:-------------- 呼吸作用
---------------------------------------------。
(4)EF段重新上升的原因是:----------------------------------------------------------------------。
(5)FGH段又下降的原因是:------------------------------------------------------------------------。
(6)图中表示白天的是:--------------------;表示夜晚的是:------------------------------。
(7)C、G两点有何含义?-----------------------------------------------------------------------------。
(8)光合作用强度超过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9)一天中结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
分析:
由题意,曲线的上升意味着光合作用的加强。即从B点起开始出现光合作用,并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强(BD),到C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相对平衡,到D点时光合效率达到最高效率。而后,随光照的进一步加强,使得植物为减少蒸腾气孔关闭,从而导致光合作用效率的下降(DE)。E点后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先由于气孔重新开放使光合作用又加强(EF),但最终还是因光照的减弱而减弱(FH),直至强度弱于呼吸作用(GH),最后终止光合作用(H)。
Ⅲ.课堂小结
(A)有氧呼吸:
C6H12O6+6O2+6H2O 酶 6CO2+12H2O+38ATP
(B)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2H5OH+2CO2+2ATP
C6H12O6 酶 2CH3CHOHCOOH+2ATP
Ⅳ.作业布置
藻类与草履虫共同生活在置于光下的同一溶液中,草履虫每周耗0.1mol葡萄糖,藻类耗0.12mol葡萄糖。藻类每周所产生的葡萄糖总量为0.25mol。此培养基中每周净产生多少氧?
【课后感】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