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30 10: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通过作图和分析获得知识。
二、 教学内容分析
1、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是必修一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是继学习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后的描述物体运动的知识,是分析物理情景的基础。
2、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和图象,重在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分析图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习高中力学运动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高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还不是很掌握。
2、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作图,并在前几节已经学习了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已经具备了学习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但是其对数学图象转化成物理图象还不能理解,作图能力和对于分析图象的能力不够强。
四、 教学目标分析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 识技 能 知道物理图象与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和图象及两图象关系;理解图象中的斜率即速度大小,图象中的面积即位移大小;4、能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过 程方 法 能在作图过程中,有提高动手能力、作图的能力;通过分析图象,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3、提高将数据用图象描述出来的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不同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经历作图和分析,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用图象、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难点: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教学采用了谈话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和清晰的板书等手段来优化教学质量。
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观察、作图、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图象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七、 教学资源与准备
多媒体
八、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引入课题: 生活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图象

匀速 作图
图象

匀速
图象 线(截距)

对比 小结 点

面(面积)
思考、作业



结束

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2’) 【播放图片】肇庆某天的气温图。 从图象中,我们知道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从图象中可以了解气温的变化。那么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不可以也用用图象来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或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8~18点气温是较高的,而20点至凌晨7点气温都是持平的,较低的。 通过图片刺激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从生活走向物理。
新课教学 位移 |时间图象(19’) 1.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请同学们观察课本18页,表1-6-1中的数据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对每一个时间,都有唯一一个确定的位移与之对应。位移是时间的函数。在数学中,平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在平面坐标系上表示出来。如果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注意在轴末端的箭头旁边标上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我们就可以把表格上的数据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根据数据,描点、连线。完成18页图1-6-1. 对学生的图进行点评。通过构建直角坐标系,描点画线所得到图象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就称为图象。2.分析图象①图象某一点:从图象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条怎样的图象?过原点表示当时间为0时,位移为?图象上的某一点代表的是什么?该图象的物理意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②截距:如果图象变成这样呢?这一点A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又把图象变成这样呢?点B代表什么意思? ③斜率:既然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用数学的一次函数表示? 这个k,是什么?在我们数学上是怎么求的? 【边讲边画】这个对边刚好就是我们的位移的变化量,邻边刚好是位移变化所用的时间。但是,我们知道,,因此,这个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如图,和谁的速度大? 点评:斜率大表示物体运动快,速度大。 如果图象是这样呢?(如c线)这时候,它的速度又是多少? 斜率为负值,即速度为负值,表示的是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斜率为正值,表示速度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同。 动手画:1.根据数据,选取适当的坐标轴标度,即每格所代表的量值。2.描点。3.让尽量多的点靠近一条直线上。 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时间为0,位移为0。如Q点0.06s时,位移为0.03m;如E点0.08s时,位移为0.04m。 ② s/m A B t/sA点表示当时间为0时,物体已经发生了一段位移;B点表示当开始计时时,物体还没有发生位移,静止在原点。③,成正比。k是斜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因此有 答:> 通过让学生作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图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作图的方法和规范。 逐渐引导学生分析图象,通过点、线分析位移图象,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图能力。 通过与数学知识联系,寻找斜率与速度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并通过让学生亲自练习、计算、比较、分析,理解斜率表达了速度的大小,从而突破难点。
新课教学 速度 |时间图象(13‘) 1.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如果我们把纵坐标表示速度呢? 请同学们继续根据刚才表1-6-1中的数据,计算每一时刻对应的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点评。观察得出的图象是怎样的? 2.分析图象①点:这个Q点对应的时间和速度分别是多少?图象反应了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对应的速度。②面积:当t=0.10s时,速度为多少?位移呢? 【边指图象边分析】:位移等于所用时间t和速度v的乘积。这时候,我们可以发现, 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长宽刚好是时间速度。这个面积刚好等于位移的大小。 从图象中,可以知道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就等于位移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速度随时间没有发生变化。①0.04s时的速度为0.5m/s ②速度为0.5m/s。位移 通过作图,熟练作图,并进行分析,形成一种读图的思维,提高读图的能力。 通过与数学中的面积,把物理学的速度图象所表达的位移与面积联系起来,加深对图象的理解,并感知物理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小结练习(5‘) 【边讲边播放动画】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图象。我们要学会画图,也要学会从图象中获取一些信息。特别是图象中,它的斜率表示着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在图象中,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是?练习:课本22页,第2题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和图象 斜率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 引导学生加强对本节内容的记忆和构建认识结构,巩固知识。
作业(1‘) 如果图象中,不是一条平行于时间的直线,而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呢?物体又是做什么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请同学们回去做好预习。课本22页,第3题。要抄题。 思考
板书设计 §1.6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 匀速图象 2. 匀速图象 : ② ② “面积”=位移大小 提纲式的板书力求简明扼要,而且让学生明晰了学习的进行程序和思维过程。
十、课后小结
利用生活图象引入,学生能够感兴趣,并通过作图提高了作图的规范性和作图能力,也能从图象中得出基本的信息。但是学生对于斜率求速度的方法,还不是很熟悉,经常会将图象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理解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两种运动的根本区别,和理解图象中斜率的含义和求解方法。




1 意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
刻所对应的速度

①意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