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30 12: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贺敬之
回 延 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运用比兴手法和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地区特色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创作既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又需要作者有满腔的热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贺敬之的这首满怀深情的延安之歌——《回延安》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诗集。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诗歌写于1956年。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在久别10年之后重返延安,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写出了这首诗。
搂( ) 白羊肚手巾( )
糜子( ) 馍( )
喘( ) 炕( )
脑畔( ) 眼眶( )
lǒu
méi
pàn


kuàng
chuǎn
kànɡ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二十里铺】延安城东的一个村子。1945年诗人和其他革命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送到那里。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赤卫军】即“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诗人流露出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激动、难忘哺育恩情、热情歌颂、眷恋热爱等。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1、诗歌主要表现了哪些内容?
2、《回延安》中的“回”改为“到”,效果有什么不同?
3、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诗人为什么能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1)与亲人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2)回忆当年的延安生活
(3)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4)描绘延安崭新面貌
(5)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展望前程
思路结构
回延安
话延安
颂延安
看延安
忆延安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曲调纯朴、高亢、悠扬,节奏自由。两句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多用比兴方法。比,即比喻;兴,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事物。比兴,一般用在诗节的首句.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老师提出要求: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注意停顿。
2.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交流点拨】积极进取,对革命根据地延安高度赞美的感情。
3.提问:本诗有五节,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节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节: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第二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节: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第四节: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第五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1.诗人写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交流点拨】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2.诗的第一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交流点拨】诗人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思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诗人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衬托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进一步展示出诗人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念的表现。
3.第三节诗是如何描绘诗人和延安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交流点拨】①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②夸张、比喻连用。

4.第五节中,诗人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交流点拨】表达了诗人内心希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的愿望。
1.读第二节诗,品析其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交流点拨】“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一比喻密不可分,看到树木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和亲人;连用三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
2.第四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
【交流点拨】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貌跃然纸上。此外还用了夸张和比喻修辞,写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以此来突出延安新城的面貌之新。
3.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叠字词语,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
【交流点拨】①表事物的:树根根、羊羔羔等。②表数量的: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③表情态的:紧紧儿、飘飘、团团、高高地、滚滚等。④表颜色的:白生生等。
鲜明的地方色彩
 1、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
2、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使用了民歌中的修辞手法;
3、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白生生”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图为今日延安街景)
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寿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诗人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感情。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重游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诗歌表现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课外阅读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体会它与本课诗歌在抒情手法上的不同。
回延安
叙事线索
感情线索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激动
感激
真挚
喜悦
热爱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回延安》一诗中,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说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或记叙,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八年级诗歌教学,应侧重在指导学生如何读诗,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欣赏,并在欣赏品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诗歌品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