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和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
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吃麦当劳吗?我想知道你们去麦当劳会点些什么吃?
生:。。。。。
师:有的同学说一个主食配一个饮料,有的点一个套餐里面有主食,小吃配饮料,等等,其实这些就是生活中的搭配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出示课题)搭配问题中的学问。
(二)、创设情境,抛出问题。
师:我们班的茵琪准备参加演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她可用心了,准备了这些衣服:都有什么?(同时粘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乱图片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从乱中有序的找出来】
但是她要讲究搭配啊,看要求(齐读):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1件。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谁能告诉同学们要注意什么?
短衣,长衣穿在上身的是上装,短裙,长裙和长裤穿在下身的是下装。
生:选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
师:你呢?
生说
对了,选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一套。
小结:看来理清条件的意思是一种很好的数学习惯。
同学们猜一猜一共有几种穿法?
生1:2种
生2:4种
生3:7种
……
【设计意图:把数学问题放在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可以很快激起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这是大家的猜测,有什么办法验证究竟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
生:可以摆一摆,画一画。
下面可以拿出信封里的实物先摆一摆,把你摆的过程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独立思考,探索),师深入学生中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把这个问题抛出去,让学生自己,亲自尝试,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活动之中】
展示: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出一种的、两种的……六种的)请到讲台上,把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
课堂设想:
1、漏的。
你是怎么想的?
2、文字。
你是怎样想的?注意标示数字
3、画图。
你是怎么想的?再请一位同学说。如果有说到算式,问算式表示什么?
4、图形。
首先表扬这位同学用图形来表示,比用画图来表示简单得多,可是图形有点多,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更加简便呢?(学生边说,我边板书)
5、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来证明有多少种穿法,还有没有更加简单方法来表示呢?翻开书本P102,用字母表示。
对比:为什么有的同学写出来是4种的穿法,有的是6种的穿法,还有的是7种的穿法呢?
生:因为写4种的搭配的时候遗漏了,写7种的搭配的时候重复了。
师:虽然表达的形式不同,但都是怎样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要有序思考。
小结:对了,如果没有一定的顺序思考,可能会造成重复或遗漏,如果按照一定顺序思考,就会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
大家刚才都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的方法验证了一共有6种穿法。用了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有的用文字,有的用画图,有的用图形,有的用英文字母来表示自己的想法,那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小结:这些方式各有优点,用图形,字母表达既简洁又明确。
拓展:
如果增加一件上装呢?你是怎么想?
如果增加一件下装呢?你是怎么想?
上装增加到7
下装增加到8呢?
其实就是把上装和下装的数乘起来就可以了。
(四)课堂实践 巩固新知
同学们真棒,下面老师奖励你们做个活动。
1、拉动纸条,看看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记录下来
这个活动让我们做什么?
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2、做得真好,再奖励一个活动,其实我们学校的早餐也有多种搭配,看,
师:,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你帮她搭配好吗?
师:你们是按什么顺序搭配的?为什么要按顺序搭配?
全课总结,学习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搭配中有什么学问呢?
把两种事物个数乘起来就等于总种数
搭配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得有序思考,对,只有有序思考,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是重要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感受有序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
挑战题、路线的选择。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了穿衣的搭配,两位数的组成,早餐的搭配,接下来挑战一下高难度,我们来研究路线的选择。
多媒体出示路线图。
从鸟岛到狮虎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
先思考一下,怎样表达更加清晰呢?
反馈交流。
其实搭配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