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30 18: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七课教学内容,本课由“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阅读资料”四个活动组成,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学生对沉浮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液体的性质,因此学会调制液体和液滴加热操作技能等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让学生亲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而科学探究的过程应由儿童自己来探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对探究物体沉浮秘密的研究兴趣,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本课从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引入,用不同的现象冲击学生的思维,转变学生的思考角度,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看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调制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实验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在班级统计表分析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到可以改变物体沉浮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马铃薯的沉浮实验中,学生能亲历一个“观察—— 发现——推测—— 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在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时,学生能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索未知液体性质的过程中,学生能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2、在参与马铃薯沉浮与液体关系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保持对探究物体沉浮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活动,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磁性贴、班级实验汇总表、课件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两杯液体(①纯净水,②浓盐水)
小组实验:
材料一:一个小马铃薯、一只塑料杯(内装100毫升清水)、一双筷子、一只平勺、一根牙签、塑料瓶(内装食盐或味精或白糖若干)、抹布、实验记录单。
材料二:一个金属盘、一支蜡烛、一盒火柴、两个带塑料柄的金属勺、两支滴管、两杯液体(①和②)。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分钟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两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和一个马铃薯。
2、提问:老师想把这个马铃薯依次放入这两杯杯液体中,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出示课题),你们觉得马铃薯在这两种液体中是沉还是浮?
3、操作一:将马铃薯放入1号液体中。
4、操作二:将马铃薯擦干后放入2号液体中。
5、提问:同一个马铃薯在液1号杯中会沉,在2号杯中会浮,这是为什么?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么?
学生讨论并预测马铃薯的沉浮。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大胆猜想
开门见山,聚焦问题。从观察入手引出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将学生对沉浮的关注聚焦到“液体”上,使学生的思维逐步预热,为下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10分钟
二、液滴加热,验证猜想。
1、教师:同学们认为是液体的不同才导致了马铃薯的沉与浮,科学讲求的是证据,你有什么办法证明这两种液体是不同的?
2、筛选验证方法,确定液滴加热是验证不同液体的好方法,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3、分发实验材料,巡视指导。
4、交流:观察这两种液滴变干后的痕迹,你发现了什么?


5、思考:白色颗粒物是什么?这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使马铃薯沉下去的液体中没有溶解其他物质,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中溶解了其他物质。(板书)
学生畅谈自己的方法。(预设:偿、闻、晒、称)


学生看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预设:1号杯的液滴边干后没有特别的痕迹,2号杯有白色的颗粒物。)

学生猜测(预设盐、糖、味精等)
对于两种液体的认识,学生不易想到用加热的方法来检验,因此,我先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动脑去想,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然后提出老师的建议——加热液滴,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纠正学生不恰当的行为——尝试液体,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测,使学生体验到先猜测后验证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通过观察比较,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15分钟
三、调制液体,自主探究。
1、提问:刚才同学们预测了白色物质可能是盐、糖或味精,在清水中加入这些物质,真的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么?
2、引导:同学们想调制这样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吗?
3、讨论: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盐、糖、味精,那做这个实验还要哪些材料呢?你会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4、商讨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PPT出示温馨提示。
5、分发实验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已经完成实验的小组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填写到汇总表上。
学生设想实验方法。


学生倾听

学生说说实验材料和方案设计。

学生观看实验要求。

学生分材料调制液体,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将各组的实验结果填写到黑板上的汇总表上。
在学生动手前引导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对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极为有效,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实验时,学生经历了把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没有浮起来——添加物质——还是没有浮起来——继续不断地添加物质——马铃薯终于浮起来这一过程。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给足时间学生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探究环境,让学生不仅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
10分钟
四、组织研讨,交流发现。
1、交流: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2、请仔细观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位置变化,你觉得只要在水中加入物质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吗?
3、小结:那同学们觉得马铃薯在怎样的液体中会沉?在什么样的液体中又会浮呢?
学生畅谈实验的发现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尝试回答。




学生思考
通过一张班级汇总表,可以让孩子们看到三种液体的共同特点——都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再观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位置,会发现马铃薯是一点点上浮的,这个过程中液体对马铃薯的浮力是在变大的;分析不同组马铃薯在液体中的位置时,孩子们又会发现这三种物质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时间不同。给足孩子研讨的时间,让他们亲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结论的得来变得水到渠成,学生的原有认识被推翻,思维也开阔了,从而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动手“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2分钟
五、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1、教师:同学们,今天研究了这个小小的马铃薯,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你们还想研究更多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吗?
3、出示礼物。今天王老师给每位同学带来了一份神秘礼物——小番茄和玻璃弹珠,你能使它们在液体中浮起来吗?
4、请同学们课外继续研究,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畅谈收获


学生倾听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是课的延伸,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和自我评价能力。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乐趣和好奇心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① 沉 没有溶解其他物质或溶解的量很少
② 浮 溶解了其他物质,并达到一定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