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省一等奖课例课件底稿
第一课时
一、精彩开篇
情景导入
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影片。
(教师播放,学生观看影片片段)http://www./w_19ru8s6mm9.html
同学们,知道是谁发表了这次动人心,鼓壮志的演讲吗?(闻一多!)对!闻一多——一个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诗人臧克家悼念恩师的一篇文章:《说和做》
二、预习交流
夯实基础
作家作品
臧克家,现代
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
《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最有影响的是《有的人》《老马》
创作背景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七子之歌》为闻一多所创作
字音字形
典籍(jí)
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群蚁排衙(yá)
硕果(shuò)
校补(jiào)
赫然(hè)
心会神凝(nínɡ)
迥乎不同(jiǒnɡ)
迭起(dié)
气冲斗牛(dǒu)
籍(jí)典籍
迥(jiǒnɡ)迥然
藉(jí)狼藉
炯(jiǒnɡ)炯炯有神
生词解释
弥高:更高。弥,更加。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高标:高耸物体的末端。文中指超群、出众。
三、激情范读
理清结构
上世纪80
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范读,划出文中四字词(含成语)找出标志文章层次的句段词。
1.听老师范读,划出文中四字词(含成语)。
慷慨淋漓、气冲斗牛、迥乎不同
锲而不舍。
诗性不作、炯炯目光、望闻问切、沥尽心血。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群蚁排衙、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一反既往、凶多吉少、迥乎不同。
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2.
好,这些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对这些主内容的连缀,作者使用那两个字串起来的?(说和做)按“说”、“做”二字给以上四字短语分类。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做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说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3.作者也相当善于运用关键句,来贯穿连缀,使全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诸如总起句段、过渡句段、总结句段。你们能找到吗?找找看。并说说它们的结构作用
1、2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起句:领起学者方面的说和做3-6段三件事
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呼应句:呼应1、2段先做再说,做了不说
5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呼应句;照应开头1、2段,承上(3、4段)启下(6段)
6段,“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过渡词:又、转到、而、又向
由第一件事写唐诗杂论过渡到第二件事楚辞校补,又由第二件事过渡到第三件事写古典新义。又呼应1、2段
7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总结段:总结3-6段
8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领起段:启下领起10-20段
12段,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领起段:领起11-18以下三件事起草政治传单、最后一次演讲、参加游行示威。
19、20段,
总结段,总结全文、综合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
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这种严谨的行文特点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分两大块:学者方面、革命家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家再按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对四字词进行再分类。并理清结构。
小结板书: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作为学者做的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作为学者做的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作为革命家说的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作为革命家做的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闻一多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
起草政治传单
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革命家
革命家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七下语文《说和做》省一等奖课例教案
第一课时
一、精彩开篇
情景导入
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影片。
(教师播放,学生观看影片片段)http://www./w_19ru8s6mm9.html同学们,知道是谁发表了这次动人心,鼓壮志的演讲吗?(闻一多!)对!闻一多——一个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诗人臧克家悼念恩师的一篇文章:《说和做》
二、预习交流
夯实基础
作家作品
臧克家,现代
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
《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最有影响的是《有的人》《老马》
创作背景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七子之歌》为闻一多所创作
字音字形
典籍(jí)
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群蚁排衙(yá)
硕果(shuò)
校补(jiào)
赫然(hè)
心会神凝(nínɡ)
迥乎不同(jiǒnɡ)
迭起(dié)
气冲斗牛(dǒu)
籍(jí)典籍
迥(jiǒnɡ)迥然
藉(jí)狼藉
炯(jiǒnɡ)炯炯有神
生词解释
弥高:更高。弥,更加。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高标:高耸物体的末端。文中指超群、出众。
三、激情范读
理清结构
上世纪80
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范读,划出文中四字词(含成语)找出标志文章层次的句段词。
1.听老师范读,划出文中四字词(含成语)。
慷慨淋漓、气冲斗牛、迥乎不同
锲而不舍。
诗性不作、炯炯目光、望闻问切、沥尽心血。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群蚁排衙、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一反既往、凶多吉少、迥乎不同。
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2.
好,这些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对这些主内容的连缀,作者使用那两个字串起来的?(说和做)按“说”、“做”二字给以上四字短语分类。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做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说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3.作者也相当善于运用关键句,来贯穿连缀,使全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诸如总起句段、过渡句段、总结句段。你们能找到吗?找找看。并说说它们的结构作用
1、2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起句:领起学者方面的说和做3-6段三件事
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呼应句:呼应1、2段先做再说,做了不说
5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呼应句;照应开头1、2段,承上(3、4段)启下(6段)
6段,“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过渡词:又、转到、而、又向
由第一件事写唐诗杂论过渡到第二件事楚辞校补,又由第二件事过渡到第三件事写古典新义。又呼应1、2段
7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总结段:总结3-6段
8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领起段:启下领起10-20段
12段,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领起段:领起11-18以下三件事起草政治传单、最后一次演讲、参加游行示威。
19、20段,
总结段,总结全文、综合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
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这种严谨的行文特点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分两大块:学者方面、革命家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家再按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对四字词进行再分类。并理清结构。
小结板书: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作为学者做的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作为学者做的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作为革命家说的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作为革命家做的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闻一多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
起草政治传单
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革命家
革命家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省一等奖课例课件底稿
第二课时
四、深入研读
感悟形象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一部分中,最细致地描述闻一多先生怎样研究学问的当属第———
预设:第3 自然段。
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认真研读第3 自然段。先齐读再细读,再把想法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
1.这一段中哪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句子让你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
师: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 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
预设:“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师点评: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
预设:“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句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把闻一多先生从研究态度的认真到生活上的习惯淋漓尽致而又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所付出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和伟大呀!作研究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也是专心致志的。
师点评:你是透过这个句子中的词语来感悟的,表达特别清楚流畅!
预设:我找的是这一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如饥似渴。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人!
师点评: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
师点评:抓住了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来感悟形象。
预设:“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
师总结过渡:这样的学者形象深入你的内心。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依稀在眼前了。下面,让我们再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
2.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
(自主情景写作。)
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师:差不多了吧?来,你写得很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一: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全神贯注地伏在案桌上,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灯光闪烁着,把闻一多先生高大的身影投射在了墙壁上。汗早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额头上那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时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在纸上,他也无暇及此。
师点评:语言优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她在文字里,放大了一个细节———汗珠滑落。
这里她还运用了课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无暇及此。除此之外,她在前面也运用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预设二: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头发凌乱,桌子上堆放着一摞书,手里拿着一支笔,聚精会神地看着,时而用笔在书上画、写,时而掩卷长叹或拍手叫绝,时而还望向墙壁,凝神静思,就这样,兀兀穷年。
请同学们点评
“时而……时而……时而……”句式,排比。尝试运用修辞,语言就生动优美了!
用到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兀兀穷年。
预设三: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古代典籍,认真地思考着。桌上的红烛发出微弱的光芒,把他伟大的形象映在了墙壁上。
没有用到文中的四字短语。
下面的同学一定要尝试着运用文中的词语来表达。好,接着说。
预设四: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头发凌乱地坐在桌前,一手拿着一本唐诗,一手不停地写着什么。他时而埋头沉思,时而低头写字;时而脸放异彩,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抓耳挠腮。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就这样坐到天边微微泛红才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宿。
师点评:通过你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闻一多,而且更感受到了治学中他的喜怒哀乐。好,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来归纳。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形象?
预设:
①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学者形象。
②我觉得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为研究而沥尽心血的学者形象。
③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学者形象。
④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者形象。
⑤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心怀国家的学者形象。
师总结:
①是呀,他作研究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呀!老师也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特点作了一个归纳: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废寝忘食的、作风低调的、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作研究是为谋救国之路的、有深沉爱国情感的、争分夺秒研究的学者形象。
②刚刚我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感悟形象的?预设:词语、句子、想象……
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的办法来感悟和把握形象。
过渡:好,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一起来
3.精读第16~18 自然段,说说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形象。
(生齐读第16~18 自然段。)
师:同学们的语感不错,把排比段的气势都读出来了。好,现在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静心细读。生自主研读批注。)
互动交流
预设一:我从第16~18 自然段中的“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和“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等词句看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言行一致的、爱国的革命家!
师生点评交流点拨:
大勇的、大无畏的、言行一致的、爱国的闻一多!对待这样的闻一多,你怀有什么情感?
预设:敬佩。
师:可是,从你刚刚的话里,我还感受不到这种情感。要不,你带着这种情感,读一下这三段?(生朗读,感情平淡。)她读得怎样?
预设:我觉得她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是,感情好像比较平缓,还是没有把敬佩的情感读出来。我觉得有些字词,特别是第18 自然段中的,要读得慷慨激昂一点!
师:哪些字词?
预设:生死关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要不你来试读一下?
(生朗读得抑扬顿挫。)
师:这里我们要读出慷慨激昂之感,但是像“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要读出一种大义凛然的味道。
(师范读。“昂首挺胸”重读,“长须飘飘”中“飘飘”延长。)
预设二:我从第18 自然段的“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革命者面对危险时从容不迫、大无畏的形象。还有,我从第17 自然段中“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师生点评:这种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你能否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轻笑不语。)
师:那我们一起试读一遍,把决心的坚定读出来。
(全班朗读,读得坚定有力。)
师:有点味道了!好,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形象,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理解?
预设三:“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我从这个句子里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
师总结:哦,你也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呀?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同学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那种大勇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好,下面,老师来作个小结:
①这是一个有杰出的演说能力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革命家形象。
②综合全文,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对待“说”和“做”是迥乎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言行一致。而且在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激荡着一种情感,那就是——爱国情感。
五、回味品读
感悟主旨
1.演读16-18读
师:澎湃的爱国热情。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一遍第16~18 自然段。
第16 自然段要读出气势,
第17 自然段要读出坚定,
第18 自然段要读出大无畏、大义凛然。
(生朗读,读得语势铿锵有力。)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已经感受到你们真正读懂了闻一多。我们再找个同学来演读一下好吗?(生演读得铿锵有力。师生鼓掌。)
2.一句话说说臧克家写这篇文章的心声:写了那些事 刻画了什么形象?表达怎样的情感?
关键词:
l
学者:三本书,革命家:三件事
l
刻苦勤奋
治学严谨
成果卓越
敢说敢做
视死如归
热爱祖国
言行一致
赞颂
崇敬
六、小试牛刀
缅怀先烈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读清了一种严谨的结构;同时,也感悟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闻一多形象。那么,留在同学们脑海中的还有没有一些雅词美句呢?合上书,回忆一下。
预设一:诗性不作、群蚁排衙、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预设二: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迥乎不同、慷慨淋漓、锲而不舍、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预设三:一反既往、警报迭起。
师:两个词。好,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将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四字短语运用起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表达。除了词,你还记住了哪个句子?
预设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这两句从形式上看是———对称句。
师:从内容上看,它是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那么请运用你学到的好词好句好方法完成下面的作业——
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仿照下面两个例子摘取文中的四字语写几句赞扬他的话(颁奖词)。
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足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2.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文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3.深夜提笔写校补,
三更磨墨出杂论。
一口一心为自由,
专为革命献一生
4.为民主、
为和平、
为大众、
成仁取义,反独裁、
反内战、
反特务、
虽死犹生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七下语文《说和做》省一等奖课例教案
第二课时
四、深入研读
感悟形象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一部分中,最细致地描述闻一多先生怎样研究学问的当属第———预设:第3 自然段。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认真研读第3 自然段。先齐读再细读,再把想法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
1这一段中哪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句子让你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
师点评: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 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
预设:“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师点评: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
预设:“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句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把闻一多先生从研究态度的认真到生活上的习惯淋漓尽致而又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所付出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和伟大呀!作研究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也是专心致志的。
师点评:你是透过这个句子中的词语来感悟的,表达特别清楚流畅!
预设:我找的是这一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如饥似渴。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人!
师点评: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
师点评:抓住了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来感悟形象。
生:“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
师总结过渡:这样的学者形象深入你的内心。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依稀在眼前了。下面,让我们再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
2.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
(屏显。生自主情景写作。)
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师:差不多了吧?来,你写得很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一: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全神贯注地伏在案桌上,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灯光闪烁着,把闻一多先生高大的身影投射在了墙壁上。汗早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额头上那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时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在纸上,他也无暇及此。
师点评:语言优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她在文字里,放大了一个细节———汗珠滑落。
这里她还运用了课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无暇及此。除此之外,她在前面也运用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预设二: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头发凌乱,桌子上堆放着一摞书,手里拿着一支笔,聚精会神地看着,时而用笔在书上画、写,时而掩卷长叹或拍手叫绝,时而还望向墙壁,凝神静思,就这样,兀兀穷年。
请同学们点评
“时而……时而……时而……”句式,排比。,尝试运用修辞,语言就生动优美了!
用到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兀兀穷年。
预设三: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古代典籍,认真地思考着。桌上的红烛发出微弱的光芒,把他伟大的形象映在了墙壁上。
生点评:好像有一个要求他没有完成,没有用到文中的四字短语。
师:那下面的同学一定要尝试着运用文中的词语来表达。好,接着说。
预设四: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头发凌乱地坐在桌前,一手拿着一本唐诗,一手不停地写着什么。他时而埋头沉思,时而低头写字;时而脸放异彩,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抓耳挠腮。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就这样坐到天边微微泛红才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宿。
师点评:通过你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闻一多,而且更感受到了治学中他的喜怒哀乐。好,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来归纳。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形象?
预设:
①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学者形象。
②我觉得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为研究而沥尽心血的学者形象。
③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学者形象。
④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者形象。
⑤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心怀国家的学者形象。
师总结:
①是呀,他作研究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呀!老师也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特点作了一个归纳: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废寝忘食的、作风低调的、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作研究是为谋救国之路的、有深沉爱国情感的、争分夺秒研究的学者形象。
②刚刚我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感悟形象的?预设:词语、句子、想象……
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的办法来感悟和把握形象。
过渡:好,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一起来继续3.精读第16~18 自然段,说说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形象。
(生齐读第16~18 自然段。)
师:同学们的语感不错,把排比段的气势都读出来了。好,现在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静心细读。生自主研读批注。)
互动交流
预设一:我从第16~18 自然段中的“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和“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等词句看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言行一致的、爱国的革命家!
师生点评交流点拨:
大勇的、大无畏的、言行一致的、爱国的闻一多!对待这样的闻一多,你怀有什么情感?
预设:敬佩。
师:可是,从你刚刚的话里,我还感受不到这种情感。要不,你带着这种情感,读一下这三段?(生朗读,感情平淡。)她读得怎样?
预设:我觉得她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是,感情好像比较平缓,还是没有把敬佩的情感读出来。我觉得有些字词,特别是第18 自然段中的,要读得慷慨激昂一点!
师:哪些字词?
预设:生死关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要不你来试读一下?
(生朗读得抑扬顿挫。)
师:这里我们要读出慷慨激昂之感,但是像“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要读出一种大义凛然的味道。
(师范读。“昂首挺胸”重读,“长须飘飘”中“飘飘”延长。)
预设二:我从第18 自然段的“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革命者面对危险时从容不迫、大无畏的形象。还有,我从第17 自然段中“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师生点评:这种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你能否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轻笑不语。)
师:那我们一起试读一遍,把决心的坚定读出来。
(全班朗读,读得坚定有力。)
师:有点味道了!好,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形象,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理解?
预设三:“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我从这个句子里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
师总结:哦,你也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呀?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同学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那种大勇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好,下面,老师来作个小结:
①这是一个有杰出的演说能力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革命家形象。
②综合全文,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对待“说”和“做”是迥乎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言行一致。而且在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激荡着一种情感,那就是——爱国情感。
五、回味品读
感悟主旨
1.演读16-18读
师:澎湃的爱国热情。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一遍第16~18 自然段。
第16 自然段要读出气势,
第17 自然段要读出坚定,
第18 自然段要读出大无畏、大义凛然。
(生朗读,读得语势铿锵有力。)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已经感受到你们真正读懂了闻一多。我们再找个同学来演读一下好吗?(生演读得铿锵有力。师生鼓掌。)
2.一句话说说臧克家写这篇文章的心声:写了那些事 刻画了什么形象?表达怎样的情感?
关键词:
l
学者:三本书,革命家:三件事
l
刻苦勤奋
治学严谨
成果卓越
敢说敢做
视死如归
热爱祖国
言行一致
l
赞颂
崇敬
六、小试牛刀
缅怀先烈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读清了一种严谨的结构;同时,也感悟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闻一多形象。那么,留在同学们脑海中的还有没有一些雅词美句呢?合上书,回忆一下。
预设一:诗性不作、群蚁排衙、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预设二: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迥乎不同、慷慨淋漓、锲而不舍、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预设三:一反既往、警报迭起。
师:两个词。好,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将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四字短语运用起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表达。除了词,你还记住了哪个句子?
预设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这两句从形式上看是———对称句。
师:从内容上看,它是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那么请运用你学到的好词好句好方法完成下面的作业——
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仿照下面两个例子摘取文中的四字语写几句赞扬他的话(颁奖词)。
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足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2.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文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3.深夜提笔写校补,
三更磨墨出杂论。
一口一心为自由,
专为革命献一生
4.为民主、
为和平、
为大众、
成仁取义,反独裁、
反内战、
反特务、
虽死犹生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