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三衢道中》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三衢道中》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30 15:30: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认识“衢、曾”2个生字,会写“梅、溪”等4个生字。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色,并能运用恰当的诗句。 2.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那么初夏时节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一起感受一下他眼中、笔下的初夏时节。(板书课题《三衢道中》) 3.简介诗人曾几:(课件出示)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1.复习背诵学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质疑探究。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汇报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正确。 (3)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二、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一)学习古诗前两句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 (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 之情(喜悦)。(板书:梅黄一日日晴) 课件出示:梅子/黄时/日日晴 ①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③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2)小溪泛尽却山行 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①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②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③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④诗人乘小船沿着小溪游玩,到了小溪的尽头而诗人游玩的兴致却正浓,于是下了小船登岸,在山路上步行。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板书:溪—泛、山—行) (3)指导朗读: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齐读。) (二)学习古诗后两句 (1)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①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②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③添:增添。 (板书:不减一添) 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⑤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但)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指导朗读:后两句诗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背诵这首诗。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梅 溪 泛 减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梅 溪 泛 减 形近字比较:海一梅 喊一减 眨一泛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梅 溪 泛 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梅”右下的“母”笔顺是: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 “溪”右边是“爫+幺+大”。“泛”的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一点,长一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理解题目意思。自由读诗。汇报读。4.读出节奏。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心情变化。 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要能从诗中读出画面来。】
课堂小结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板书 三衢道中 【宋】曾几梅黄一日日晴 溪—泛、山—行 不减一添






愉悦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8张PPT)
新知讲解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诗题“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新知讲解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新知讲解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 ( ),给人以 ( ) 之情
日日晴
喜悦
梅子黄时日日晴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新知讲解
小溪泛尽却山行
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再,又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新知讲解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增添。
新知讲解
(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三衢道中》梅子黄透了的时候,本来应该是阴雨连绵,却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诗人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拓展提高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歌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跃然纸上。
课堂总结
时间
水路
舒畅愉悦
板书设计
三 衢 道 中

【宋】曾几

梅黄一日日晴
溪—泛、山—行
不减一添
愉悦心情
作业布置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改:把诗编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读给好朋友听。
(3)画: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配一幅手绘画或制作成诗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