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运动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二)科学探究:
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会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静止与运动。
难点:认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展示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教师板书这两句歌词。
提问:你曾见过这种情景吗?或者类似的画面?这种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迷。
(二)活动:谁动过
1.游戏“谁动过”。
游戏要求: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谁动过”,需要同学们的参与。游戏的具体方法是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并排站好,要求在座的每位同学先看并记住四名同学的位置,怎么记住四名同学的位置你们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后,闭上眼睛,谁也不许偷看啊。听老师的口令,让你们睁开眼睛,再睁开眼睛,违者取消其游戏资格,听清楚了吗?
活动:第一次请四名同学到讲台前站好,同学们看清并记住后,请同学们闭眼,将第四名同学移动到第一名同学前面,然后让同学们睁开眼睛,判断谁动过,根据是什么?
2.组织交流。(这个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根据,初步理解判断谁动过,必须选择参照物,根据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而做出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也同样发生变化了,相对参照物就会出现位置不变的情况,也就是相对静止,而选择其它参照物该同学就是运动过的,这正是进行下一个活动的契机,初步感受选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其结果是不同的。)
(三)活动:运动还是静止
1.创设情境:游戏“谁动过”在判断的过程中要选择参照物,如果参照物不同,结果就可能不一样,同学们再来体验下,在生活中,大家都有乘车的经历,你坐在车上看车外和你站在车外看车内,看到的情景一样吗?具体说说(让学生回忆生活经历简单说说)同学们一起看看大屏幕,是这样吗?(播放课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2.看教材提供的游乐场场景图,一位同学认为游览车上的刘民是运动的,另一位同学认为刘民是静止的,他们的观点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讨论图上几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小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
(四)巩固练习
1.判断并填写表格:游船上、电梯上的女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游船上的女孩
参照物
电梯上的女孩
参照物
运动
运动
静止
静止
2.判断练习。
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播放视频歌曲),谁能说说这句话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来进行描述的?
解释为什么坐在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景物在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