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谁运动得更快-湘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谁运动得更快-湘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30 20: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谁运动得更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1、能合理设计“看谁跑得更快”的不同比赛方法。
2、能合作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进行合作与交流。
2、认真完成测量、数据记录及图表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曲线图了解物体运动的距离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2、难点:通过分析图表或图形,找到不同的方法比较不同时间段的速度快慢。
教学准备:
课件 、小车、棉线、秒表、刻度尺、手摇架、记录表、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片和数据,引入课题。
问:请看这组图片和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他们都在不停的运动)(物体运动有快有慢)那谁运动得更快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谁运动得更快)
二、比一比,谁运动得更快
1、师:孩子们,你们班上谁跑得最快?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办法来比较谁跑得更快呢?先独立思考,设计出一个详细的比较方案,然后跟你的同学交流,同学之间再相互评价。
2、学生思考,交流,并评价比较方法。
3、学生汇报并评价方法。(板书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距离;相同距离、比较时间;)
4、师:回忆一下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采用的是哪种方法?为什么采用的是第二种,而不是第一种呢?
5、学生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6、教师总结:正是由于刚才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原因,所以一般正规性的比赛,都是采用的第二种方法,
三、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1、提出研究问题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关于时间和距离的,那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测量一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来找一找他们之间的小奥秘。
2、实验材料
(1)出示实验材料
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的实验材料有这些(小车、棉线、秒表、刻度尺、手摇架、记录表、记号笔)。
(2)讲解实验材料的作用。
小车就是测量对象,棉线可以将小车和手摇架连接起来,摇动手摇架的线轴就能够带动小车直线前进,记号笔用于标记小车在刻度尺上不同时刻的位置,秒表用于计时。
3、小组分工
为了实验进行得更加顺利,在实验之前还要做好恰当的分工,建议各组可以按照如下的分工进行合作。
1、实验员:摇动线轴拉动小车直线前进。
2、组 长:计时。
3、观察员:在刻度尺上标记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4、记录员:记录实验数据。
5、其他同学:协助并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步骤
具体怎么做呢?请看实验步骤:
1、将小车放在起点处,手摇架放在刚好将棉线拉直的位置。
2、一切就绪,组长开始计时;同时实验员摇动线轴;观察员标记小车每隔10秒的位置;记录员记录实验数据,完成下表;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器材并坐端正。
温馨提示:(1)、为了观察员更准确的标记小车位置,组长每隔10秒应特别提醒。(2)、实验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
5、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数据
1、请最快的组汇报实验数据。
2、问:你们组有什么发现吗?
7、绘制折线图
(1)认识折线图表
刚才我们是用图表的形式记录实验数据,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记录,请看这张表,你是如何理解?请一位聪明的孩子起来,跟大家讲解一下你的认识。
(2)学习绘制折线图
老师说几个实验数据,你来标记一下可以吗?10秒的距离为20厘米,跟大家解释一下。20秒的距离为70厘米,30秒的距离为105厘米。
(3) 学生绘制折线图,思考问题.
、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时间有什么关系?
、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判断小车每10秒运动的快慢是否一样,如何判断?
8、汇报发现
(1)、学生汇报发现,教师点评纠正。
(2)、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步行折线图,你能发现什么?
物体运动的快慢称之为速度。
(3)统计表和折线图两种记录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9、小结
1、人们常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出示课前的动物和交通工具,)问:谁的速度更快呢?
2、视频: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小。
四:课后拓展
1、查阅资料,了解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板书设计
3.谁运动得更快
相同时间 比较距离
相同距离 比较时间
折线图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