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月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月球的亮光是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2.能学会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的外形以及不同时刻在天空的位置。
能力培养目标
1.能模拟实验观察月球反射发出的光亮。
2.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并会收集整理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坚持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
2.对探索月球的秘密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月球的亮光是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2.能模拟实验观察月球反射发出的光亮。
3.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并会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准备】
手电筒,乒乓球,木棍,黑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月亮自己会发光吗?那月亮的光亮又是从哪里来?(提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2.说说你的猜想。
3.小结导入: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光,就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二、月光从哪里来
1.学生利用准备的实验工具做月球反射太阳光的模拟实验。
2.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电筒光模拟太阳光。
3.将电筒光照射到乒乓球上。
4.观察实验现象。
三、观测月球
1.用肉眼观察月球,那些不规则的阴影区域是什么呢?
(提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2.介绍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是进一步进行月球观测的最佳手段。
四、月亮升起来了
1.观测月亮升起来的方向。
2.比较月球在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
3.推测月球在天空中的什么方向上升,又在什么方向落下。
五、总结月亮变化的原因。
月球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人站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有月亮的变化。
六、探索交流
你知道我们人类对月球开展了哪些探索?你还知道哪些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将收集的月球的资料:每组选一人,说一说,教师帮助学生整理。
1.前苏联无人登陆器“月球10号”在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2.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一小步,人类登月迈出一大步。
3.我国的“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都为登月做了先行准备,特别是“嫦娥一号”对月球立体图绘制、完成四大科学目标、探测月表物质成分和矿物分布,探测月壤厚质,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如果将来探月成功,寻求开采月球资源服务于人就能实现。
4.月球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地球上60千克的重量在月球上只有10千克。
5.月球上没有大气,显然就没有空气,我们可以用超声波和高频微波发射器同地球上的人联系。
6.活动:如果你是登月宇航员,出发前应准备什么?(讨论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如果我是登月宇航员:在出发前应准备好水、食品、氧气、衣服、摄像机、高频微波发射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