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肌肉》说课稿
说教材
《肌肉》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从学生的身体入手,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参与,在观察、触摸、体验等活动的基础上年,对肌肉进行探究,认识人体的五大肌肉,了解人体肌肉的作用,进而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2、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3、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
4、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说学情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说教法学法
本课进行学生探究肌肉的功能的教学环境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举例学生进行研究曲臂的肌肉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其它的动作相关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在整个的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同桌或者自己的进行感受这些动作时,肌肉的变化。同学都非常的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探究中,表现出来了很大的兴趣。现在想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而让学生懂得肌肉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的各个肌肉特点来做各种的动作来更好的了解肌肉这节课,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以及互动来加深了课上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认识肌肉之后,学生也能够通过搜集的资料,自己再补充一些相关肌肉的资料和知识,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能够展示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套健美运动员的肌肉展示图。
师:你觉得他们身上哪里最与众不同?为什么?
师:对,他的肌肉非常发达。
师:其实我们身上也有肌肉,请摸一摸,我们身上哪儿有肌肉?
生边摸边回答:脸.手.脖子.胳膊上等都有肌肉。
师:对,我们身上有很多肌肉。(出示人体肌肉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人体肌肉图,这些红色的都是肌肉。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肌肉!(板书:18.肌肉)
(二)实施探究
1.探究身体的五大肌肉
师:通过图片以及我们自身的感受,可以知道,人的身体布满了肌肉,其中长在骨骼上的肌肉就有600多块,其中有几块较大的肌肉,下面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身体,说一说哪儿的肌肉比较明显?
在教师引导下,出示文字标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腹肌、腓肠肌。
(1)请大家屈臂,你会看到上臂前面有一块明显的鼓起来的肌肉,这就是肱二头肌。这块肌肉上面有两个头,都长在肩胛骨上,下面有一个头,长在前臂骨上,由于这块肌肉跨过上臂骨(上臂骨又叫肱骨),上面又有两个头,所以给它取名肱二头肌。
(2)当你伸开手臂时,在你上臂的后面有块肌肉,它上面有三个头,长在上臂骨(肱骨)上,人们给它取名肱三头肌。
(3)在胸前,两边各有一块三角形的大肌肉,就是胸大肌。在腹前中线的两侧,有两排肌肉,叫做腹肌。
(4)在小腿的后面,俗称“小腿肚子”的那块肌肉就是腓肠肌。
(5)师: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指一指自己身体上的这五大肌肉,边指边说出名字!
(6)找肌肉游戏。
师:请每组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来,老师说出肌肉的名字,同学们快速地指,看谁指的又快又准!
2.探究肌肉的作用
(1)提出问题
师: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肌肉,肌肉几乎占去了人体体重的40%。你认为人体的这么多肌肉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想象)
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研究一下,并完成活动记录表。(出示学生相关运动的图片)
(2)实施探究
师:请同学们用力屈臂和伸臂,观察并摸一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汇报,教师给予引导)
师:屈臂时,肱二头肌鼓起来了,很硬;伸臂时,肱二头肌不鼓了,也不硬了,肱三头肌反而鼓起来了。(边讲边演示)这是怎么回事? 肌肉在刚才的运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尝试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完成活动记录上面其它的活动项目,并记录下来。(扩胸运动;仰卧起坐;上提脚跟)
(学生汇报活动记录)
师:通过活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肌肉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上。肌肉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牵动所连接的骨运动。
3.探究使肌肉更有力的方法
师:既然肌肉为我们的运动提供了动力,看来只有让肌肉更加有力量,人才能更有力气,有耐力。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肌肉变的更有力量呢?(引导生回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前对肌肉进行按摩等)
师: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让肌肉更有力量的最根本的、最持久的方法。根据你的经验,想一想,哪些项目可以锻炼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肌肉呢?(生自由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4.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肌肉
师:虽然体育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肌肉,但是,大家在锻炼时一定不要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因为那样会造成肌肉拉伤。你知道肌肉拉伤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肌肉拉伤后该怎么办吗?(出示图片:足球场上,队医正给受伤队员往扭伤的小腿肌肉上敷冰块)
请学生阅读课本53页的资料卡并讨论交流。
师:既然肌肉拉伤那么可怕,那么我们改如何去避免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不要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锻炼后要注意对肌肉进行放松。(观察放松肌肉活动图)
师:如今,许多人认识到了科学锻炼的重要性,比如社会上兴起的走班族.骑车族,在上下班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约了能源,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真是一举三得。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人体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课后可以动手制作一个人体模型,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既科学又美观!
我们的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参与活动的肌肉 肌肉的变化
屈臂运动 肱二头肌 肌肉收缩
肱三头肌 肌肉舒张
伸臂运动
扩胸运动(扩张)
仰卧起坐
上提脚跟
板书设计:
肌肉
人体有肌肉600多块,占人体总重量的40%
肌肉收缩带动骨骼完成运动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