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1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1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30 15:01:45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校 授课人
课程标准 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本课上承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史料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材料1:当你在晴空丽日下伫立于宽阔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你在风雪弥漫中走向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一瞬间,你一定会想到很多很多,很远很远;一定会想到在那豺狼当道,国难深重的黑暗年代,曾经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冒着被捕被囚的危险,冲出校园在这里集会、游行,展开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束闪电,一声惊雷,震撼了偌大的中华古国,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常培军《中国史话》 设问:这场被称为“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活动,为何产生?怎样发展?又为何有着这般重要的作用? 朗读材料 材料导入,设问提出,简洁明了,激发学生兴趣。
暗波涌起,外交失利促先机 1.背景 出示图片: 材料2:当北洋政府因为最后通牒而接受日本的要求后,中国民众的愤慨达到了顶峰。“毋忘国耻”的标语在全国随处可见,或是涂写在墙壁上,或是附在商品的商标上,或是印在信纸信封上。5月7日和5月9日立刻被命名为“国耻纪念日”,蒙受国耻的经过也被写进了教科书。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设问:图片和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有哪些? 2.导火线 播放视频:《巴黎和会的失败》 教师讲述: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刻,中国青年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观察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认识巴黎和会的失败 通过图片与材料,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由已知到未知,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直观认识巴黎和会的失败,帮助学生奠定情感基调。
二、 青年愤起,各界支援纷响应 1.五四爆发 设问:5月4日究竟发生了什么引得各大报刊纷纷报道?这一时间从哪里开始?口号是什么?结果如何呢? 设问:如果是你是游行队伍其中的一员,你会作出怎样的演讲? 2.五四扩大 材料3:上海市区工人同情学生的史无前例的大罢工也在同一天爆发。首先从纺织业工人和印刷业工人开始,后来扩展到冶金业工人及其他工人群体中。……根据可以找到的报道,罢工曾在至少43家工厂、公司和公用事业组织中发生。……根据统计,约有100家公司及工厂受到罢工的影响。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设问:五四运动的不断发酵,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至6月5日,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哪里?其主力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3.五四结果 出示图片: 设问: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3.五四小结 出示表格: 地点时间主力口号形式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课文的能力,认识五四运动的基本经过。 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的不断扩大。 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课文的能力,认识五四运动的结果。 教学小结,认识五四运动。
三、 初步胜利,革命进入新时期 1.性质 教师讲述:“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对外反帝,对内反封建。可见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影响 材料4:当你在晴空丽日下伫立于宽阔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你在风雪弥漫中走向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一瞬间,你一定会想到很多很多,很远很远;一定会想到在那豺狼当道,国难深重的黑暗年代,曾经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冒着被捕被囚的危险,冲出校园在这里集会、游行,展开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束闪电,一声惊雷,震撼了偌大的中华古国,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常培军《中国史话》 设问: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束闪电,一束惊雷?它怎样震撼了偌大的中华古国?它进入的一个新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五四运动影响,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四、 百年精神,五四薪火永传承 1.五四精神 设问:你觉得什么是五四精神? 材料5: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传承五四 设问: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结合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教师讲述: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追忆历史,缅怀先烈。今天我们与百年前的青年们对话,我们与他们的视线相交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他们的传承者,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身上也肩负着复兴祖国大业的重担。面对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接过一代代青年手中的接力棒,提升自我,奉献自我,成就自我,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洪流之中! 朗读材料,认识五四精神。 情感升华,培养家国情怀。
小试牛刀 1.(2012·苏州·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7·江苏宿迁·7)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3. (2018·江苏镇江·26)(12 分)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分)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1分)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1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2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1分)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B C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1分) 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1分)核心:爱国主义。(1分)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2分)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2分)(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1分) 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 随堂巩固。
布置作业 思考:如果你是穿越而来的五四青年,你想对当代青年说些什么?请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文章,表达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 暗波涌起,外交失利促先机 青年愤起,各界支援纷响应 初步胜利,革命进入新时期 百年精神,五四薪火永传承
教学反思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全面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之上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源所在,帮助学生做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讲述本课时,我能够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的教学,能有效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的同时,结合时政,让学生参与,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国情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仍有颇多不足之处。首先,对于时间的把握与教学临场控制仍需加强,学生活动时没有严格掌握时间,进而导致教学环节的压缩。其次,教学环节的处理上仍有问题,起承转合不够简练、有效。最后,在材料的解答上不够精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到位。 经过本次的教学实践,在今后教授此课时我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的设计,提高对课堂和学生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科素养。


(共21张PPT)

当你在晴空丽日下伫立于宽阔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你在风雪弥漫中走向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一瞬间,你一定会想到很多很多,很远很远;一定会想到在那豺狼当道,国难深重的黑暗年代,曾经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冒着被捕被囚的危险,冲出校园在这里集会、游行,展开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束闪电,一声惊雷,震撼了偌大的中华古国,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常培军《中国史话》
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人教版(2011年)八年级上册第13课
暗波涌起
外交失利促先机
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反日爱国情绪高涨
当北洋政府因为最后通牒而接受日本的要求后,中国民众的愤慨达到了顶峰。“毋忘国耻”的标语在全国随处可见,或是涂写在墙壁上,或是附在商品的商标上,或是印在信纸信封上。5月7日和5月9日立刻被命名为“国耻纪念日”,蒙受国耻的经过也被写进了教科书。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导火线
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之可言。”--陆徵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青年愤起
各界支援纷响应
爆发
时间:
1919年5月4日
主力:
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地点:
北京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爆发
如果是你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作出怎样的演讲?
我们的国家被列强出卖
我们的公理正义荡然无存
北洋政府是列强的帮凶、倭寇的走狗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绝不会低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们定要以血还血 以牙还牙
国亡了!同志们,站起来啊!
扩大
——学生被捕,这场运动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陈独秀(知识分子)
——《北京市民宣言》
时间:
地点:
1919年6月5日
上海
200个城市学生
——一致罢课
工人、商人
——罢工、罢课
——工人阶级成为主力,上海成为运动中心
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陆、章职务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地点 时间 口号 主力 形式











初步胜利
革命进入新时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帝
反封建

彻底性
性质
——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
当你在晴空丽日下伫立于宽阔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你在风雪弥漫中走向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一瞬间,你一定会想到很多很多,很远很远;一定会想到在那豺狼当道,国难深重的黑暗年代,曾经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冒着被捕被囚的危险,冲出校园在这里集会、游行,展开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束闪电,一声惊雷,震撼了偌大的中华古国,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常培军《中国史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百年精神
五四薪火永传承
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你心目中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五四精神?
小试牛刀
1.(2012·苏州·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7·江苏宿迁·7)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小试牛刀
3. (2018·江苏镇江·26)(12 分)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分)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1分)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1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2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1分)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爱国主义
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
十月革命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作业布置

思考:如果你是穿越而来的五四青年,你想对当代青年说些什么?请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文章,表达你的想法。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