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导入新课
由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春江
花
月
夜晚
……
古筝:春江花月夜
诗歌: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彩。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这一单元的学习!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欣赏诗歌,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向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单元概述
缘景明情 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学习目标
1、统观全诗,综合还原,在形式把握和形象感受的基础上,把握各种因素,理解全诗。
2、诵读诗歌,理解并掌握“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两种理解方法。
作品赏析
精读作品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其曲调,有的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有的说创自隋炀帝杨广。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的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写作背景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也可以说整首诗的感情就像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邃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体味。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
整体感知
诗篇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八句:由春、江、花、月、夜美景 的描绘,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
后十句:由睹景生情到以情及人,充分展示了诗人独有的心境。
诗歌结构:
1、“春江潮水连海平”
四句总写春江月夜中壮丽景象。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江海连潮,月共潮生。“生”,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月光闪耀千万里远,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资料链接
2、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
诗歌想象的方法:(1)根据字词想象单个形象;(2)根据句节想象群体形象;(3)根据全篇想象整体形象。
整首诗以此来结构全篇,自然流畅、完备圆满。在月光的朗照下各种景物在空间上依次展开,或游子或思妇,或江水或明月,忽远忽近、忽上忽下,在展开的过程中又不断跌岩回旋,并且通过复叠咏叹、偶句反复和蝉联等艺术手法,使整首诗的抒情结构自然浑成、流转自如。有含蓄蕴藉的圆融之美。
艺术特色
自主赏析作品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登岳阳楼
杜甫
菩萨蛮(其二)
韦庄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
作品简介
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孟浩然墓
孟浩然诗集
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景色,抒写了隐者清高的志趣和情怀。本诗自然流畅。笔墨淡雅,景物描写充满了生机,令人倍感亲切。
整体感知
赏析指导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作品简介
整体感知
本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长安是帝王之都,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感觉官场生活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浪漫与率直,还要寻找“安社稷、济苍生”理想。
如何理解“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指导
登岳阳楼
杜甫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作品简介
?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
整体感知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赏析指导
“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颔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尾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菩萨蛮
韦庄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作品简介
韦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
整体感知
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赏析指导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推荐赏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旅夜书怀 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扬州慢 姜夔
长相思 纳兰性德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田家生活——自然景观——禅寂生活——用典明志
闲散安逸——广漠苍茫——闲情逸致——淡泊名利
怡然自乐 幽深 与世无争
整体感知
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田野上,白鹭翩翩起飞,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白鹭飞行,黄鹂鸣啭。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翻 译
诗中有画(绘画美),富有禅意,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赏析指导
旅夜书怀
杜甫
整体感知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到成都投靠好友严武,在其帮助下,杜甫本可以在成都长久居住,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突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带着家人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翻 译
1. 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赏析指导
2. 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新城道中》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炽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整体感知
东风有情,故意吹走了阴云,吹断了雨声。走在路上,远远望去,白云给山头戴上了一顶絮帽;旭日初生,红里泛黄,如一面铜锣挂 在树梢。桃花伸出篱外向人露出笑脸,清澈的溪水映出了袅袅垂柳,好一派令人心尽神怡的仲春田野风光。
翻 译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赏析指导
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
一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杨州慢
姜夔
整体感知
《杨州慢》这首词写于冬至日,词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
翻 译
杜郎即指杜牧。这几句衬托出,扬州所遭受的破坏远远超出姜夔的意料,因而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下来。
赏析指导
1.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姜夔在这里所说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和作诗的表达能力而言。姜夔对这时复杂的情感,自己认为已经不能表达了,即使杜牧重来,也难以为他表达出来。姜夔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这场灾难,但心情同样是深痛的。
2.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长相思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整体感知
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翻 译
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
赏析指导
一、?写洞庭湖的佳句?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拓展阅读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