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课件(2课时,50+8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课件(2课时,50+8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31 17:59:17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1课时
幸福
憧憬
开心
失落
生活中的这些情感编织着我们的记忆,总是牵动着我们心情,让我们不自觉的流露出真情。
1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文题点睛
◇畅快 欣喜若狂 激动 欣慰 感动 
归心似箭 盼望
◇惧怕 愤怒 追悔莫及 愧疚 难过 
忐忑不安 沮丧
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完后,和同桌交换读,互相说说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审题:
1.写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
2.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着重刻画心理活动,表达真情实感。
重难点:
学会通过心情变化表现情感波动。
1.习作内容
从教材作文命题所出示的材料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感受,写一写触发这种感受的事情,并在叙事中将自己当时的情感(变化)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2.习作素养
通过细致的描写、简洁的叙述,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有感情的情节要着重刻画,心理活动要丰富,学会运用心理独白和联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交织,让句子蕴含丰富的情感。
3.易错点
叙事没有细节意识,过程笼统,文章结构没有层次感,行文缺少环境烘托,一味叙事,呆板地把感受或感想放在文末煽情,吹喇叭式地高调收笔。
2
习作思路
真情
在校园
真情
在家庭
真情
在社会
从材料上来看,紧扣“真情”二字来写,只有写的事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才会有真情实感,只要能让我们心头感到温暖,感到幸福,感到伤感……点点滴滴都是真情。
确定了写作中心,就要筛选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表达心中的情感,事件要新颖,感情要真挚,注重事件中的情感变化,写出事件的发展脉络。例如,
爷爷奶奶冒着风雪为你送来厚厚的衣服;妈妈深夜里带你去医院;家里走失的小狗被陌生人送回来;邻居的葡萄熟了,邀你们一家人去分享美味;得到你帮助的山区小朋友给你回了一封信。
吐露真情 草拟文题
真情故事
心路历程
3
谋篇布局
本次习作写的是一件事,重点写出这件事使你产生了何种感受,是激动的、欣喜的、盼望的,还是愧疚的、难过的、愤怒的?最能表现真情的细节,要仔细刻画,做到细节突出。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突出情感的波折,只有这样,故事才能引人入胜,习作才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最美的感情是此处无情胜有情,喜怒哀乐是包含在字里行间的。写情感的作文最忌讳无病呻吟,感情借助故事娓娓道来,这样才真切。所以开头多采用自然开头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起因,适当渲染一下环境。也可以用回忆法开头,写事情的结果带给你的感想。结尾自然落笔,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板书:交代事情的起因。
示例:深秋的夜晚,我和妈妈一起逛街。
板书:夜市的热闹,逛街的畅快,一切景语
皆情语。
示例:街上霓虹灯闪烁,商场里人流如织,
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
板书:简写母女购买生活用品的惬意——开
心快活。
详写妈妈给自己选衣服时的小气——抱怨。
示例:广场的地摊上,妈妈精心为我选了一
对花皮筋,扎在我的麻花辫上,掏出
手机,我俩当场拍了美美的照片,发
在了朋友圈。
一件标价118元的棉袄,妈妈使出了还价的必杀技,过了八十不谈,这时我看到同班同学小冉和她妈妈也在逛街,要是她知道我的妈妈这么小气,我的脸往哪儿搁呀。
板书:妈妈给我选衣服时的大方——感动、
懊悔。
示例:站在试衣镜前,我仿佛认不出自己,真
是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不过看到那吊
牌,我有些沮丧,388元的价位,一向
节约的妈妈肯大方一次吗……
板书:帮妈妈拿东西——温馨。
示例:我右手提起满袋的东西,伸出左手挽
住妈妈的臂膀,依偎在她身旁,幸福
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4
作文构思法:一点贯穿法。
锦囊妙招
一点贯穿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词或句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框架。
此法要注意文章要紧扣一个字、词或句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阳光的两种用法》里,
“老阳儿”一词反复出现,让
“妈妈把老阳儿叠起来”“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这两件事连接起来,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老阳儿”折射出大家生活虽清苦,却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心理描写的一种——自我剖析法,即内心独白。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把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全部思想活动剖析一下,回顾一番,然后理出头绪:自己的某些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和变化的。
《别了,语文课》中:“有谁
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
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
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插叙的这一段心理独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我”懊悔、伤心的心情。
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人生活在环境中,文中引入环境描写,不要纯粹写景,作文时要有一个意识:写景即写人。环境能改变人心,同样人心也能改变环境。文中写环境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景物是人情感的载体,在习作中把感情融入景物中,实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如教材P48页“初试身手”
中的示例:“天灰蒙蒙的,压
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
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通过这一环境描写就知道篮球比赛结果不妙。
让文中的感情变化灵动起来。
人的感情是丰富的,身边的一草一木,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古人习作讲究“起承转合”,由此来体现习作的层次感。我
们习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指向故事的高潮部分(“合”的环节),此刻是情感汇聚的爆发点,最有感染力;而铺垫的部分感情渲染有矛盾冲突、喜怒交织,才有变化美和感染力。如此,在写法上才有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如《那个星期天》结尾,“那
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
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
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末尾含蓄地写出自己的伤心失望,凸显记忆中的妈妈是那么辛劳。
5
描写心理的词语
语言积累
心神不定 心乱如麻 心烦意乱 气急败坏 坐卧不安 寝食难安 心悦诚服 不露声色
不动声色 焦躁不安 心花怒放 心急如焚
描写疑惑、矛盾
迷惑不解 顾虑重重 将信将疑 半信半疑 疑神疑鬼 满腹狐疑 云里雾里 举棋不定
心烦意乱 愁云不解 左右为难 犹豫不决 情绪复杂 矛盾重重 自相矛盾 心事重重
一头雾水 踌躇不前
描写兴奋、喜悦
喜上眉梢 喜气洋洋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喜笑颜开 喜形于色 欢呼雀跃 兴趣盎然
眉飞色舞 心旷神怡 手舞足蹈 欢天喜地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称心如意 心满意足
喜出望外 欢欣鼓舞
描写怀念、思念
思绪万千 思绪纷繁 思潮汹涌 茶饭不思 昼思夜想 一往情深 情深似海 情深意长
朝思暮想 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 浮想联翩 饮水思源 魂牵梦萦 牵肠挂肚 归心似箭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精彩开篇(回忆开头法)
弹指一挥间,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临了。细细想想自己过去的一年,心中瞬间涌上了无限的留恋。就这样,静静地想,静静地写,涌上心头最多的,却是对遗憾的盘点。
——《记忆里的身影》
文章开头运用回想,在回忆中检索。油然滋生出淡淡的留恋,打开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定格在酸楚的遗憾上。
精彩结尾(直接抒情法)
成长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双隐形的翅膀,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经历多少次失败,都不悲观退缩,努力向梦想的天空飞翔!
——《隐形的翅膀》
文章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自立自强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清晰认识。关联词“不管……都……”的运用,强调了语气,起到了直接抒情的效果。
(共86张PPT)
第2课时
6
一节令人紧张的英语课
例文引路
习作开篇就开门见山写“紧张”。
老师的“狠话”让学生有了心理负担,也让“我”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
受严厉批评。”所以,我晚上做作业时非常认真,生怕出一丝差错。
英语组长,所以去发作业本了。随着作业本逐渐发到同学们的手上,大家紧绷的心情便放松下来了。而那些没有发到作业本的同学,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写发作业本的场面,突出了全班同学都是人人自危的状态,渲染出紧张的气氛。
此处的心理独白,直接强烈地体现出了“我”内心的紧张。
大怒:原来是他把我的作业本给藏了起来,害我瞎担心。下课后,我便一直“追杀”他。
文章写的是一件小事,却把人物的紧张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在结尾却让人淡然一笑:是同桌把“我”的作业本藏起来了。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确实很妙。
①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今天的英语课一开始就令人紧张啊!”用一句发自内心的话作为文章的开篇段,点明了中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结尾呼应了首段,更强调了这节课的紧张。
②场面描写,烘托主题。
“随着作业本逐渐发到同学们的手上,大家紧绷的心情便放松下来了。而那些没有发到作业本的同学,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这几句描写出同学们喜忧参半的场面,暗示着自己内心的忐忑。
③线索交织,情感鲜明。
全文以“紧张”展开,分两条线推进故事情节:英语老师,同桌。两个人物在故事中交织,让课堂进程节奏鲜明,加上自己每一步的心路历程,内心呈现出担心——恐慌不安——如释重负的心理变化,让故事呈现出否极泰来的喜剧感。
④内心独白,宣泄情感。
“他那句话仿佛是晴空中的一个霹雳,瞬间让我的心情跌入了谷底。”作业本发完了,“我”的一句心理独白,使读者能从灵魂心底的层面上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此时作者一定是惊讶和不知所措的,内心是极度恐慌的。
十平方米的温暖
充满了童趣的语言,为后面的矛盾埋下伏笔。
父母的希望是温暖的前提。
一个“赖”字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无可奈何地点点头。爸爸也端来了一杯热牛奶,说:“祝你晚上有个好梦!”
心理活动的细微描述具有真实感,与后面的感悟有了共鸣。
被子里,背心暖暖的。偶尔还听到脚步声,时而沉重,时而轻柔。沉重的脚步声肯定是爸爸的,轻柔的脚步声一定是妈妈的……
细节描绘流露出温暖的情感,紧扣主题。
结尾再次点题,表达情感,画龙点睛。
习作取自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全文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活泼,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真实细腻,注重细节的描绘,有感染力,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整篇文章紧扣主题,处处彰显温暖。
感动就在身边
美好的环境预示着一件有意义的事将要发生。
在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上。紧接着,叔叔又把那位姐姐的袖子卷了起来,拿起针又扎了进去,只见血从针管流到一个连接的白色塑胶袋里。很快袋子装满了,叔叔才把针拔了出来。
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担心。
爸,你不是有晕血症吗?所以,你坚决不能抽血!”爸爸没有说什么,他轻轻地推开我的手,认真地对我说:“义务献血是光荣的,能帮助那些急需血液的病人!”说完,爸爸坚决地走向了采血车,坐了下去。
血被抽完了怎么办?会不会死掉?”爸爸十分严肃地对我说:“不会的!如果我的血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那该多有意义呀!无偿献血也是一种互救互助的方式,我今天献血救助他人,以后,一旦我或者我们的亲人生病了,就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知道吗?”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对献血话题的讨论,表现了习作的主题。
场面描写把心中要表达的情感渲染了出来。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作者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一件小事,体现了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文章由看献血到议献血,再到赞献血,描写出了由担心到认同的细腻心理变化,结尾颇耐人寻味。
心儿怦怦跳
害怕的心理感受跃然纸上。
显得尤其微弱,好像还散发出淡淡的幽蓝色的光芒。突然,从前面的树上突然跳出一只“怪物”,狰狞的面孔、尖尖的利爪,吓得我们哇哇直叫。我的手紧紧地抓住阿姨,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眼睛闭得紧紧的,只听到心脏快速跳动的声音和粗重的呼吸声。大约过了15分钟,听阿姨说“到了”,我才敢睁开眼。
进入鬼屋时的害怕从“我”的动作和心理上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脚还在微微哆嗦。我心想:短短十分钟就像过了十年一样,还好没出什么差错,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第一次演讲时的紧张、害怕让读者感觉十分真实。
到嗓子眼了,整个耳朵里只能听见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我低着头,不敢抬眼望妈妈,最终还是满脸羞愧地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严肃地说:“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教你,怎么能抄袭呢?”我点了点头,向妈妈说了声对不起,并把题目重新做了一遍,然后向妈妈解释做这道题的思路,妈妈听完后欣慰地笑了。
因为抄袭作业被发现的内心活动描绘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作者以“扑通,扑通,扑通……”的心跳声为线索,写出了第一次进鬼屋、第一次演讲、抄袭作业被发现的三次内心感受,让人感觉到一个十分真实的孩子形象就站在自己的面前,既积极向上又有些顽皮淘气。文章充满生活的情趣。
小路惊魂
比喻句十分生动,恐惧感油然而生。
听见急促的脚步声和“怦怦”的心跳声。
环境描写烘托出“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害怕。
布罩住了的小路上,那条大狼狗凶狠锐利的青色眼睛显得格外清楚。我继续强装镇定地慢慢往前走,那条大狼狗还是死死地跟着,一会儿嗅嗅我的鞋子,一会儿又围绕着我团团转……
细节描写多么传神,动作和内心的结合,紧张仿佛感染了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
外表冷静,内心恐惧。惊悚的氛围扣人心弦。
但是那双青色的眼睛还是死死地盯着我……我这才舒缓了一口气,可关键是我怎么逃出去呢?
丰富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出人和动物斗智斗勇的情景,让读者不禁感到紧张、刺激。
文章选材新颖,描写极其细腻可感,恐怖的情景仿佛就在读者眼前真实地发生。结尾的一个省略号又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生动刻画出了由忐忑到惧怕的心路历程,环境描写烘托作用效果显著。
一件令我气愤的事
描写环境,描绘了美丽的景致,衬托出内心的舒畅、惬意。
这些鹅卵石形状各异,五彩缤纷,非常美丽。不远处还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我没想到银杏树的生命力这么旺盛,这里只有一点点泥土,它居然可以长得那么高大,真是不可思议!滩旁还有一条小溪,清澈得能看见水里的鹅卵石。
写鸬鹚的外形,表现出对它的怜爱。
一看,原来就是那只鸬鹚!刚才还神气十足的鸟儿,怎么一下子变成了可怜的“小不点儿”呢?
写鸬鹚被人捕捉。用内心的感受写出了“我”对鸬鹚的同情。
又觉得太唐突了。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人把鸬鹚五花大绑。他们一边绑一边笑,还一直说要把它煮了、烤了吃掉。难道他们不知道,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吗?他们真是比我这样的小学生还不懂事呀。
写“我”的质问。旁观分析式的心理描写,让人深思。
结尾写“我”的愧疚,体现出“我”的善良。
 一只原本在山水间悠然生活的鸬鹚,只是遇到了低素质的人,转眼间沦为囚徒,也许不久后就成了下酒菜。小作者明白事理,批评这些人时掷地有声,内心的愧疚表现了“我”面对不良现象时软弱的一面。全文夹叙夹议,抒发了其真挚的情感。
7
升格提优
我学会了宽容
我学会了宽容
开篇应简洁,交代事情起因。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习作不能只呈现三段式。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干的吗?”他看我气成这样,眼珠子一转,说:“这不是我干的。”“那是谁干的?”我不依不饶地问。“我一来它就是这样的。”他连忙说。“那你把手伸出来。”我假装不生气,准备揭开他身上的“羊皮”。他把手伸了出来,啊,上面有绿点!我问
我快要气疯了,指责他的不是。他却满不在乎:“这不是我干的。”“那是谁干的?”简直无语。“我一来它就是这样的。”他百般抵赖。“那你把手伸出来。”
人物间的对话提示语是最具语言魅力的,原文没有进行比较好的处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他:“这上面的绿点是怎么弄的?”“这……这……”“是芦荟汁吧,快承认吧!”“对
……对,是我干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看它挺漂亮,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所以才……”“那可是我心爱的芦荟啊!”说着,我就把他推出了门外。
我不依不饶。他一只手伸了出来,啊,满手绿油油的!“这上面的绿点是怎么回事?”我紧紧抓住他的手,强压着怒火质问他。他翻着白眼,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的架势,无视我的怒火。我真的是气坏了,用力把他推出了我的房间。他哭着向大姑,也就是我的妈妈告状去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把不必要的赘述都去掉,语句才不会显得冗长。
妈妈来了,了解了事情的缘由。我本以为妈妈会和我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可妈妈却说:“他是出于好奇心!他比你小才做了错事,你做哥哥的不能这样对他。”我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你骂他才说谎的!”我无话可说了。妈妈见气氛缓和下来,便语重心长地说:“弄坏一盆花是小事,伤了和气是大事。胸怀开阔一点,试着学会宽容别人,你也会快乐起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想通了,使劲点了点头,决定主动向那个“小捣蛋”赔礼道歉。
不服气:“可他说谎!”
“那是他怕你骂他才说谎的!”我无话可说了。妈妈见气氛缓和下来,语重心长地说:“弄坏一盆花是小事,伤了彼此间的和气是大事。胸怀开阔一点,试着学会宽容别人,你也会快乐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结尾应单独成段,让人情味乍现,突出“我”有一
颗宽容的心。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8
雨还在下
惟楚有才
我把伞递给外婆,外婆站了起来:“乖孙女,外婆又穿了你的拖鞋,对不起啊!”我摇摇头,心里抑制已久的感情终于迸发出来:“外婆,你不要再离开我了!”我哭了,一把抱住外婆,外婆摸摸我的头,对我笑了。
雨还在下
开头
开篇点题,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伤的气氛
一颗雨珠子,掉在“我”的鼻子上,闻起来酸酸的
中间
写外婆走失后被找到,情节曲折
雨仍在下着,“我”彻夜难眠
结尾
首尾照应,气氛却发生了转变
雨仍旧下着,这是幸福的见证
外面下着雨,举着伞,一颗雨珠子掉在“我”的鼻子上,闻起来酸酸的;回到家中,斥责外婆穿了“我”的拖鞋,心里酸酸的;得知外婆患有轻度老年痴呆,心里揪得紧紧的;外婆走失后又找到,“我”的泪水与雨水交融在一起,不再责怪外婆穿走“我”的拖鞋。小作者以“雨还在下”
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亲情故事,让读者读起来为之动情。文章行文流畅,“雨还在下”的线索安排合理,贯穿全文。找到外婆之后,雨还在下,但是小作者的心里却是甜甜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时的温馨感觉。
情感变化图
雨滴闻起来酸酸的
斥责外婆心里酸酸的
得知外婆患病揪心
外婆走失后找到欣喜
全家人在一起甜蜜
学会边叙事边表现情感的变化。(情节发展和情感变化交替写)
如何表现情感变化
环境“点染”法
雨还在下,落在窗户上,溅起一滴滴碎碎的雨花。我举着伞,穿过细密的雨帘,一颗雨珠掉在我的鼻子上,闻起来酸酸的。
雨渐渐小了,却没有停,我深吸一口气,是甜甜的味道, 雨仍旧下着,落在青青草地,这是幸福的见证!
心酸的情感做铺垫
外婆找到后,全家人在一起甜蜜的心情相呼应
雨下得更大了,像豆子似的,犹如天边撕开了一条裂缝,向人间灌注着瓢泼大雨。
外婆走失绝望的心情
如何表现情感变化
心理剖析法
我无奈,望着外婆的身影,心里酸酸的!
我把伞递给外婆,外婆站了起来:“乖孙女,外婆又穿了你的拖鞋,对不起啊!”我摇摇头,心里抑制已久的感情终于迸发出来:“外婆,你不要再离开我了!”我哭了,一把抱住外婆。
直接刻画
内外结合(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心情)
对! 一定是外婆穿走了。她总是穿错鞋,这次一定又穿着我的鞋跑出去了,我得赶紧出去找她……
内心独白
(自言自语)
我瞬间呆住,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揪着我的心。
是外婆! 还有我的拖鞋。太好了,外婆没事就好。
我生病了
单。我愣愣地看着妈妈,心想:连我自己都觉得恶心的呕吐物,为什么妈妈会毫不犹豫地用手去接呢?过了几个小时,医生给我抽血,可手和脚都抽不出血来了,医生只能抽我脖子处的血。这可把妈妈吓得脸色苍白,我也害怕极了,但是我还是勇敢地走过去抽血,医生按住我的身体,护士拿出针对准我的脖子,妈妈不敢看,和爸爸一起走了出去。护士给我抽血时我一
声不吭,而妈妈却哭得大声极了。我心里疑惑了:为什么我抽血,我不哭,妈妈却哭了呢?每次当我抽血时,她总是默默站在一旁,都不敢过来看一眼;我打吊针时,她总是陪我解闷、谈心,就像是我的好朋友。夜晚来临,她整晚不睡看着我入眠,生怕我出什么事。黑暗中,我起来上厕所,她总是陪着我,当我在厕所再一次呕吐的时候,她仍旧不厌其烦地拍着我的后背,尽量让我好受一些。
你活了下来,那么请你记住,妈妈永远爱你!”手机传到在场的每个人手里,大家都落泪了……这是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当孩子有危险时,母亲会不顾一切地冲出来救孩子,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活下来。
的情感,是不怕上刀山、下火海的炙热亲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世上最伟大的东西!
我生病了
开头
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起因
“我”突发急性胃炎住院治疗
中间
通过两个具体事例,表明母爱的伟大
妈妈用手接“我”的呕吐物,整晚不睡看着“我”入眠
地震中母亲拼死护住了怀中的孩子
结尾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我”生病了但看到了伟大的母爱
“我”生病了,可是难受的人却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妈妈。当我们生病时,妈妈总是那个不辞劳累,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的人。她很坚强,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她也很脆弱,不忍看到我们受到任何伤害。
小作者叙述了自己七岁时生病的一次经历,文章平铺直叙但真实生动。通过“母亲用手接住我的呕吐物”“看到我被抽血而忍不住哭”两个小细节的描写,母亲的伟大形象立马塑造起来,使每一个读者都能够联想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很有感染力。小作者不断提到自己内心的疑惑,最后她终于明白,原来那都是因为妈妈无私的爱,她一直无怨无悔地在为自己付出。
而小作者所举的大地震中母亲保护孩子的例子更加佐证了母爱的伟大!母亲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但母爱并不代表着惊天动地,即使是生病这样的平常事,母爱也永远萦绕在我们身边。
表现情感时:
细致点
(抓住情感变化,边叙事边写出心理活动)
结尾抒情时:
动情点
总结:
“三点一线”诉真情:

真情实感
选材真实点
诉说细致点
抒情动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