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考点解读】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总结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学习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学习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观察课本60页问题探讨中的渗透现象示意图,回答右侧的问题。 讨论:漏斗的液面为什么会上升?如果用一层纱布来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上升吗 ?如果烧杯内是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又会怎样呢?总结:通过以上问题,得出发生渗透现象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分的流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2.动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3.医生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常使用0.9%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为什么? 4.连续嗑瓜子、喝浓度高的饮料会感觉口渴,为什么? 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2.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3.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放到清水里,结果是否相同?说明理由。4.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合理施肥”的理解. 1.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植物细胞失水,出现________________现象。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植物细胞吸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资料一2.资料二: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血液中的碘的质量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1.根据左侧资料一中的图形可以得出哪些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资料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通过分析可以说明,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膜.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通过, ______________不可以通过.
2、例题精析:
〖例1〗甜菜块根细胞的液泡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变为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根后,则能使水变红。其原因是( )
A.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解析:盐酸能够杀死甜菜的块根细胞,破坏了细胞的原生质层,所以经盐酸处理后的甜菜块根细胞的原生质层不再具有选择透过性,花青素就可以从细胞液中出来而使水变红。
答案:C
〖例2〗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所不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被选择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鲜蒜腌制成糖醋蒜。这是因为( )
A、 醋酸和蔗糖分子均存在于活细胞间隙中
B、 醋酸和蔗糖分解后被细胞吸收
C、 腌制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地渗入细胞内部
D、 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解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是活细胞所具有的功能,只有细胞是活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性。通常情况下,不被细胞选择的离子、小分子等,多为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浓度较高或较长时间包围细胞,会将细胞杀死,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成为全透性。这时醋酸与蔗糖分子均进入细胞内。
答案: D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离子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答案:D
2、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干种子细胞
C、洋葱分生区的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
答案:D
3、下列四项中除了( )外,其余都是一个植物细胞组成的渗透系统的理由。
A、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膜
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答案:A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 )
A、细胞核 B、原生质层 C、细胞质 D、液泡膜
答案:B
5、盐碱地栽种植物,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原因是( )
A、土壤溶液pH太小
B、土壤中缺肥
C、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D、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C
6、将人类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下图。依照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
答案:D
7、将紫色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深,分析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高温中受到破坏
B、生物膜在高温时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C、高温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D、高温使细胞内形成有色物质
答案:B
8、新鲜鱼、肉用盐渍不易变质,其作用是( )
A、食盐水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死亡
D、原生质层与细菌发生了质壁分离
答案:C
9、在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将复原后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植物细胞也不会再吸水了;可当把因失水皱缩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红细胞复原后会因继续吸水而涨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比动物细胞坚韧
B、植物细胞有液泡,红细胞没有
C、植物细胞能对吸水进行调节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红细胞没有
答案:D
10. 对海水淡化处理是模拟生物膜的何种功能( )
A、对物质运输功能 B、选择透过功能 C、保护功能 D、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B
●拓展题
11、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实验材料及用具:
①新鲜的红色康乃馨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A、B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步:在A、B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15%的盐酸或清水。
第三步:选等量的红色康乃馨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结果:水中花瓣仍为红色,水呈无色。盐酸中花瓣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溶液变红。
问题:在酸性环境中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变性失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的能力,大分子的色素分子进入溶液。
12.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瓶10%的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1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一个,刻度玻璃管一支。细线一根,支架一个。
(1)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实验步骤:①将一瓶中的溶液倒人烧杯中;②将另一瓶中的溶液装满透析袋,刻度玻璃管插人袋内溶液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③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人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刻度。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升还是降。 (2)结果分析:如液面升高,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3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10%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知透析袋中是1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30%蔗糖溶液。
【相关链接】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的薄膜。它往往是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如细胞膜、液泡膜和原生质层。这些膜具有的选择透过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的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相同的植物对不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都证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死亡后,膜的选择透过性便消失,从而说明了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所以可以说,选择透过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水稻
番茄
Mg2+ Ca2+ Si4+ 离子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初始浓度
PAGE
4第12课时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考点解读】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5.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学习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欧文顿的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脂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1925年,荷兰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提出脂质测得结果问题1:为什么用丙酮提取脂质 问题2:磷脂为什么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结构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法测得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问题3:哪些实例还能进一步说明细胞膜的这一特点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欧文顿的结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_________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了:所有的生物膜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构成。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手段揭示了细胞生物膜结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流动性。蛋白质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结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的结构是( )
A.基粒 B.基质
C.膜结构 D.少量DNA
解析:此题要求知道个各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所含的一些成分,选项中的B、C、D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共有的,A、B、C、D选项是叶绿体具有的,C选项是内质网具有的。另外知道膜构成的和非膜构成的细胞器,有利于分析此题。
答案:C
〖例2〗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是( )
A. 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解析:磷脂是构成细胞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具有膜结构都含有磷脂,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不含有磷脂,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
答案: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
A.水 B.糖类
C.蛋白质 D.磷脂
答案:C
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种结构特点是指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答案:C
3、脂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
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质物质的载体蛋白
C、细胞膜外有一层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答案:A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对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B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C 细胞膜与细胞内其他膜结构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D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流动性
答案:D
5、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100粒浸入红墨水中,2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的发芽率太低。下列对次检测原理的最正确的解释是( )
A、胚和胚乳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色素即不会被吸收和吸附
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
C、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有选择吸收作用
D、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
答案:B
6、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答案:C
7、下列物质中,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
A、淀粉 B、脂肪酸
C、蛋白质 D、糖类
答案:B
8.细胞内的下列结构中含有脂质成分最多的是( )
A、细胞膜 B、核糖体
C、细胞液 D、核液
答案:A
9.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
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答案:C
10.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的植物,分布在
A.热带雨林 B.荒漠 C.草原 D.森林
答案:B
●拓展题
11.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1)选取人体的_____________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类(%)(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有: 。
答案:(1)A (2)清水 渗透 (3)离心 血红蛋白 (4) S/2
(5)都有脂类和蛋白质 有些没有糖类,并且不同膜结构各化学成分比例有差异
12、下图是细胞膜结构图及海水和某海洋植物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对照表。据图和表的内容说明下列问题:
海水和某海洋植物细胞液的离子浓度(mol/L)
被测物质 钾离子 氯离子
海水 0.01 0.50
细胞液 0.59 0.04
(1)图中1是___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___,3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1是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图中2在钾离子、氯离子通过该植物细胞膜时起_________作用。
(3)从表中数据可知,植物细胞从海水中吸收________离子并向海水排出________离子。由此可见,该细胞膜对离子的通过具有_____________性。
(4)钾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5)细胞膜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⑴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多糖分子 。⑵基本支架 载体 。⑶钾 氯 选择 。⑷主动运输 钾、氯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⑸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 。
相关链接
膜生物工程发展趋向
在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深入研究的英雄辈出上,人工膜技术,或称膜生物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继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而前景广阔的生物工程领域。在这方面,当前国际上有三个基本趋向:
(1)用膜脂在水中形成双分子层结构的原理,人工制成面双分子脂膜(黑脂膜)或脂球体(球形脂双分子层的脂质体)并镶入各种功能蛋白,研究膜结构、功能及应用,特别是利用免疫脂质体或“隐形”脂质体包裹基因或药物,作为“导弹药物”定向导向靶细胞,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注意。美国1988年已有多种脂质体制剂以治疗肿瘤及多种疾病而问世,他们称1988年为“脂质体年”。
(2)利用生物膜的基本功能如选择透性、离子转移、信息识别与感受等分子机理,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或临床实践中。这方面的进展在1987年于日本召开的第一届生物膜与膜工艺代表大会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如海水淡化、环境污染治理、生化工程中的分离浓缩器等。其中人工膜分离浓缩器、生物膜传感器等倍受重视。此外,利用大分子材料模拟生物膜的研究等也特别活跃。
(3)利用生物膜能量转换原理研究“生物芯片”和“智能生物计算机”系统。这方面已开始细菌“视紫红质”光驱动光电开关原型和存储装置,细胞色素C的氧化还原状态作为记忆单元和DNA作为只读存储器的分子模型等。日本、美国政府都在大力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最近国外在利用植物色素光能转换电能的脂片膜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和突破。
PAGE
5第13课时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考点解读】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学习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学习难点:
主动运输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被动运输 思考一个物理现象:扩散1.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2.举例说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3.自由扩散和渗透作用有什么关系? 1.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不同点:自由扩散_________________。协助扩散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动运输 1.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倍,这说明了什么?2.主动运输的条件 3.主动运输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总结 结论: 物 __________质 被动运输出 __________入 细 胞 主动运输
4.胞吞、胞吐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物质这种方式进出细胞。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例题精析:
〖例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
A.都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D.即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此题考察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其中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只需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
答案:C
〖例2〗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解析:题干给出细胞膜剖面图,根据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B)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载体)(A)以不同的深度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胞膜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功能上看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具体表现在细胞要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其通过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最主要的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b、c、d),主动运输则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并且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a、e);氧气是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膜(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必须是通过主动运输(a);若该图为神经细胞膜,当受刺激发生兴奋时,Na+由膜外流向膜内,而且是通过膜上的Na+通道(膜上的蛋白质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入膜内的,不需要能量。故为图中的编号c。考查细胞膜的组成、结构特点及作用。
答案:(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b、c、d (5)b a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细胞中ATP的数量 D、细胞膜上的某载体的数量
答案:A
2、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 酒精进入胃粘膜细胞
B. 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
C. 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 水分子进入细胞
答案:C
3、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答案:C
4、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1)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2)膜具有流动性 (3)膜具有选择透过性(4)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5)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
A.(1)(4)(2)(5)(3) B.(1)(2)(4)(3)(5)
C.(1)(4)(2)(3)(5) D.(1)(2)(4)(5)(3)
答案:C
5、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酶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K+则通过人工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答案:B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7、一个CO2分子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的生物膜层数是( )
A、5 B、6
C、7 D、8
答案:B
8、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B、细胞保持完整性
C、细胞膜的流动性 D、线粒体提供能量
答案:B
9、一般海藻细胞内K+的浓度比海水高的多。若使用适当的药物,使海藻呼吸强度大
大降低,则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变化不定
答案:B
10、若要使细胞的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胰岛素
答案:B
11.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答案:D
●拓展题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1)选用的最好材料是人体的 细胞,其原因是
(2)如何对材料进行处理
(3)用 进行多次冲洗,即可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二)对细胞膜的成分进行鉴定
(1)在制得的膜成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产生 反应,可以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
(2)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3)用丙酮提取膜中的某种成分,发现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层展开时(见右图),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并可推测磷脂分子(见虚线框所示)具有亲水性的一侧是
______________(填A/B)
答案:(1)成熟的红 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经处理后易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2)将成熟的红细胞放人蒸馏水中,让其吸水胀破 (3)蒸馏水 (二)(1)紫色 蛋白质 (2)脂质 (3)两层磷脂分子 B
13.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3)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相关链接】
胞吞和胞吐作用
胞吞作用使一些不能穿过细胞的物质如食物颗粒、蛋白质大分子等,都能进入细胞之中,形成液体或固体小泡(食物泡)。这时,细胞质中的溶酶体很快和这种小泡融合,溶酶体中所含的酶把食物颗粒、蛋白质大分子等水解为小分子的物质,供细胞利用。我们体内的白细胞能将 侵入人体的外来物(如细菌等)吞入,起着保护身体的作用。
与胞吞相反,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泡,小泡逐渐移到细胞表
面,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并且向外界张开,使内含物质排除细胞之外,这种现象就叫胞吐。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质。如:胰腺分泌酶原颗粒。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