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31 18:5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生字、文言词语及文学常识;体会莲花的象征意义;诵读全文。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莲的高洁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课前预学
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周dūnyí(   )  可爱者甚fán(  )  yū(  )泥  zhuó(  )清lián(  ) xiè(  )玩   噫(  ) 鲜(  )有闻 
二.?识记文学常识。
1.?《爱莲说》作者    (1017-1073) ,   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    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他是宋代   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
2.?标题中的“说”,
表示一种   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   事物或    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        的问题。
三.?识记文言词语。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内。
水陆草木之花,可(   )爱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     )而不妖(       ),中通(  )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   )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   )焉。
  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四.?“说”是一种兼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文体,请试着将《爱莲说》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离”,抄录在下面。在诵读时注意用不同语气不同语调进行处理。
记叙的句子:                                          
描写的句子:                                          
议论的句子:                                          
抒情的句子:                                          
五.强化识记文言词语。
请父母或同学帮忙,将需要识记的文言词语一个一个听写过去,直到熟记。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检查朗读。
一是注意节奏,二是不同表达方式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语调朗读:记叙句要读得平静;描写句要用赞美语调读;议论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读出对“菊”的惋惜,对“牡丹”的厌恶,对“莲”的赞颂和向往;抒情句也要根据所抒之情的特点来读。
二.?识记并掌握古汉语现象。
1.?古今异义词。
①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种植
②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新鲜,鲜艳
2.?活用词。
①不蔓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  释义:      、      
②香远益清   前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后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释义:   、  
3.?一词多义。
(1)谓 其此之谓乎(   ) 楚王谓田鸠曰(    ) 予谓菊(   )
(2)之 渔人甚异之(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  无丝竹之乱耳(   ) 牡丹之爱(   )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A.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                         
B.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译:                         
C.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2)?宾语前置句。
A.菊之爱。
B.莲之爱。
C.牡丹之爱。
5.?难译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②濯清涟而不妖。译:                             
③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三.?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四.?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五.?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这从第二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
六.?初步探究主旨。
根据对莲所具有的品质的描写,你推测一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都具备哪些品质呢?
                                           

第二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探究线索。
这篇短文的线索是什么?
                                         
二.?体会正衬与反衬。
1.?哪为何要写到菊花和牡丹?谁爱菊?谁爱牡丹?
                                           

2.?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呢?作者对他持什么态度?
                                           
                                           
                                           
3.?牡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写世人爱牡丹?
                                           
                                           
                                           
4.?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数有何差异?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三.?深入认识文章主旨。
作者赞美荷花,又惋惜菊花、厌恶牡丹,究竟要表现什么?
                                           
                                           
四.?归纳写法。
本文为了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用了哪些手法?
                                           
                                           
五.?写法运用。
模仿《爱莲说》,以“爱   说”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注意一边想着人的品质,一边去写物的特征。


课前预学参考答案:
一.答案:?敦颐, 蕃, 淤, 濯, 涟, 
亵, yī, xiǎn
二.
1.答案:周敦颐, 宋, 哲学, 濂溪先生,  理学.
2.答案:议论,  说明, 论述,  谈论爱好莲花
三.答案:值得  非常,十分  多  只,惟独  很  取消句子独立性  洗涤  水波  过分艳丽   贯通  横生枝藤蔓旁长枝茎  远播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玩弄  认为  提宾标志  少   应当
四.答案:记叙的句子: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描写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议论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抒情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五种。
五.略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答案:①植:竖立; ②鲜:少.
2.答案:①蔓:横生藤蔓; 枝:旁生枝茎。 
②香:香气; 远:远播。
3.答案:(1)说, 告诉,对……说, 认为。 
(2)代桃林奇景,  取消句子独立性,  提宾标志,  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  提宾标志.
4.(1)答案:A.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B.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
C.莲是花中的君子。
(2)答案:A.爱菊(对于菊花的喜爱)。
B.爱莲(对于莲的喜爱)。
C.爱牡丹(对于牡丹的喜爱)。
5.答案:①我唯独喜爱荷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 
②(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妖艳。 
③(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亲近不庄重地去玩弄它啊。
三.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答案: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谦虚、正直,芳名远播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五.答案:作者是借赞美莲来赞美有莲一样品质的君子。
六.答案:君子品质:
质朴、高洁、谦逊正直、清高傲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这就是作者所追求的人格,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课时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
一.答案:爱莲
二.
1.答案:写菊花和牡丹是用来衬托莲、与莲对比的。
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2.答案: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开在秋天,不与春天的百花争艳),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从“菊,花之隐逸者也”和“陶后鲜有闻”看,作者对菊及陶渊明持惋惜之情。
3.答案: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4.答案:爱菊---鲜--隐逸者--离世隐居------惋惜(正衬或旁衬)
爱牡丹--众--富贵者--追名逐利------厌恶(反衬)
爱莲---独--君子---身居浊世,洁身自好--喜爱
三.答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四.答案:托物言志。
具体表现在借莲来象征高洁、谦虚、正直、美名、清高等品质,以菊花来正衬,以牡丹来反衬,从而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