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新高考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1月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新高考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31 14: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20.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徒河黑猪肉”产自山东省济阳县徒骇河流域,是山东及全国知名品牌。黑猪生长一年以上,森林牧场自由放养,吃纯粮大枣享自然落果。啤酒发酵饲料、中药防控、运动减肥、康乐运输,宰前排毒、低温保鲜等技术荣获多项国家专利。徒河黑猪肉以济南,北京,上海为核心城市进行专卖并辐射全国,每斤售价接近百元。为让普通百姓吃的起徒河黑猪肉,消费者可以“付费认养”通过电子眼随时监控黑猪的生长和屠宰,猪肉制品归消费者。据此完成1~3题。
1.“徒河黑猪肉”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A.销售价格低 B.美味营养高
C.储存保鲜久 D.专卖城市多
2.“徒河黑猪肉”专卖店最适宜布局在
A.中心商务区 B.农产品批发市场
C.居民区附近 D.高速公路站口
3.“付费认养”方式大大降低了黑猪肉价格,主要原因是
A.减少了销售环节 B.扩大了销售市场 C.缩短了出栏周期 D.改善了生产环境
高大山体对山体内部和外部的气候及山地垂直带具有重要意义。地理研究人员选取北美洲落基山脉39°N沿线某段进行测量统计,绘制出该段山体内外部七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变化图(图1)。据此完成4~5题。

4.七月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最高,主要原因是
A.寒流影响小 B.山体海拔高
C.大陆性显著 D.距离海洋近
5.受山体内外气温差异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山体
A.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B.内部垂直带数目多于外部
C.内部雪线高于外部 D.内部森林带上限低于外部
成昆铁路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图2)。近年来,国家开始修建成昆铁路复线,规划走向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建成后能满足动车组开行。据此完成6~7题。

6.成昆铁路复线规划走向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主要目的可能是
A.不需要新增土地 B.提高列车速度
C.避开高山峡谷 D.利于勘探施工
7.为达到复线上动车组开行的要求,需要
A.裁弯取直部分路段 B.提高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C.改建经过的公路段 D.经过老成昆线上的所有城镇
位于台湾省北部临海的桃源县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桃源居民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修建埤塘系统(图3),随着石门水库完工及桃源、石门大圳开凿,埤塘数量迅速减少。多数埤塘建成生态公园,供市民运动休憩,少数建成水面漂浮型的光电埤塘(图4),为周围居民提供用电。据此完成8~9题。

8.埤塘系统中埤塘和蓄水池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抵御海浪 保持水土 B.蓄水灌溉 栏沙滞洪
C.蓄水发电 养殖禽鱼 D.美化环境 蓄水发电
9.埤塘的光电设施建成后,将
A.改善当地能源结构 B.影响居民运动休憩
C.提高蓄水滞洪功能 D.阻碍埤塘水面运输
翅碱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于海、湖边、荒漠等处的盐碱荒地上。根据涨潮时海水到达海岸的距离,滩涂可分为低潮淹没带、中潮淹没带和高潮淹没带(图5)。在辽宁盘锦的中潮淹没带,生长着大量的翅碱蓬,由于它的茎和嫩叶呈红色,所以这片海滩形成了著名的红海滩。辽宁省20多条河流在这里入海,使这里成为了世界最大典型的滨海湿地。据此成10~11题。

10.形成盘锦滨海湿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海浪堆积 C.河流侵蚀 D.河流堆积
11.与中潮淹没带的一派繁荣相比,翅碱蓬在高潮淹没带却鲜有分布,原因可能是
A.海风特别大 B.土壤盐分太高 C.土壤太贫瘠 D.地下水位较低
湖泊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水源载体,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水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湖水无外流,流域年降水量392毫米,年蒸发量1624毫米。研究发现,上世纪70年代之前,达里诺尔湖面积变动较小,之后萎缩明显(图6),据此完成12~13题。

12.达里诺尔湖湖水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南深北浅 B.东深西浅 C.北深南浅 D.西深东浅
13.上世纪70年代之前达里诺尔湖面积变动较小,主要得益于
A.流域降水丰富 B.入湖河流补给量大 C.流域蒸发量少 D.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干旱地区的土壤受蒸发影响,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增加,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浅层土壤湿度大于深层土壤的现象,这就是逆湿现象。图7中,绿洲与沙漠间的热力环流有利于形成逆湿现象。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有利于形成较强逆湿现象的天气是
A.背景风较强,晴朗的白天
B.背景风较强,晴朗的夜晚
C.背景风较弱,晴朗的白天
D.背景风较弱,晴朗的夜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渔业和畜牧业是重要传统支柱产业。鲸湾港是纳米比亚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也是纳米比亚唯一的深水港。鲸湾港人口约有3万,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鱼类罐头加工及炼油等。2019年8月,中国承建的鲸湾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正式移交,这是纳米比亚自1990年独立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新集装箱码头建成后,鲸湾港将从一个主要渔港转变为国际市场的物流枢纽。

(1)分析鲸湾港发展鱼类罐头加工业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纳米比亚新集装箱码头选址在鲸湾港的理由。(6分)


(3)简述当地从中国承建鲸湾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中获得的利益。(3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目前,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桑蚕产业中的企业基本以缫丝为主。江浙地区曾经是著名的蚕茧之乡,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桑蚕业渐渐萎缩。而广西则由于交通,信息不畅等原因,保留相当多未被开垦,未被污染的青山绿水,再加上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影响,快速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产区。蚕是一种非常娇嫩和敏感的生物,环境恶化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1)推测江浙地区桑蚕业萎缩的原因。(6分)

(2)指出广西成为我国最大桑蚕产区的有利条件。(3分)

(3)有人指出,广西要做大做强桑蚕产业就必须发展织绸产业。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滑坡-碎屑流是指滑坡发生后在其运动过程中岩土结构逐渐被破坏,最后特化为碎屑流的特殊现象。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图10)白沙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造成约500米在建公路和约1.5公顷被掩埋。成都某地质灾害研究所赴现场调查,并运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碎屑流分布状况(图11),经统计分析发现,碎屑流颗粒粒径的变化能反映出滑坡-碎屑流速度的变化,在堆积体中巨石含量较少且巨石数量在各海拔也不一样(表1)。

(1)推测白沙村本次滑坡的形成原因。(4分)





(2)据表1信息,补充完成白沙村滑坡不同海拔巨石数量变化折线图。推测巨石堆积最集中的高度,并说明理由。(7分)


(3)研究人员在钻孔中发现碎屑颗粒粒径自上而下呈现由大变小的排列现象。试分析小颗粒碎屑在碎屑流下层分布较多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19年7月,刘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其沙漠(图12)考察,印象中黄沙漫漫的大漠图景始终未曾遇到,反倒是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花棒、沙柳、柠条,让人忘却了自己置身于沙漠之中。在沙漠腹地,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了大片光伏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刘老师介绍,库布齐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这里曾经生态恶化,寸草不生,沙尘肆虐,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微创气流植树法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

(1)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该地的光伏发电得到国家能源局批准,并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简述该地发展光伏电站项目的有利条件。(4分)










(2)与当地人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当地过去的治沙只是停留在治理的层面。现在参与库布齐治沙造林及相关产业开发的企业达到80多家,逐步打造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带动沙漠治理。说明与过去相比,现在发展生态产业在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主要作用。(6分)











(3)刘老师告诉同学们,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一个样本。借鉴库布齐沙漠治理经验,为世界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潍坊市期末考试高三地理 2020.0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C 3.A 4.C 5.C 6.D 7.A 8.B 9. A
10.D 11.B 12.D 13.B 14.C 1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1)鲸湾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当地气温较高,鱼类易变质,加工成罐头后便于贮藏和运输。(4分)
(2)鲸湾港是深水港.适合建集装箱码头;靠近国际海运航线,位置优越;方便国内农产品的运输。(6分)
(3)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3分)
17.(13分)(1)工业化、城市化使农村从事桑蚕业的劳动力减少,环境质量下降使桑蚕失去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桑园面积减少,收人较低。(6分)
(2)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桑蚕养殖;有大量适合桑蚕发展的土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国家政策支持。(3分)
(3)赞同。广西桑蚕业规模大,原料丰富;能够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附加值。(4分)
不赞同。广西桑蚕业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织绸资金、技术和经验不足。(4分)
18.(15分)(1)山地地形.坡度大;基岩裂隙多.岩石破碎;修建公路,破坏地表的稳定性;坡地开垦,破坏地表植被。(4分)

(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并能准确描点连线)(4分)
1000~1100米 滑坡-碎屑流运动至1000~1100米处,地形坡度变小,加上挡土墙的阻挡,运动速度减慢,巨石在此堆积。(3分)
(3)碎屑流运动速度较快,一方向侵蚀底部岩土体产生大量小颗粒碎屑分布在下层,另一方面引起表层碎屑流强烈的震动筛选,细小颗粒碎屑沿大颗粒间隙沉到下层分布。(4分)
19.(14分)(1)晴天多,云量少,光照条件好;沙漠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廉价;国家政策支持。(4分)
(2)发展生态产业,有利于积累资金用于沙漠治理;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人收人.减轻对于植被的破坏;生态产业对环境影响小,有利于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6分)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并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和绿化技术;给与政策支持。(4分)



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020.01
一、选择题
1-3题:考查知识点为区域农业发展及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
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以很容易得知,与普通猪肉相比,徒河黑猪肉在味道和营养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故答案选B。
第2题:本题极易出错。猪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其专卖店应布局在居民小区附近。中心商务区的服务职能高,不符;由于徒河黑猪肉售价高,销量有限,因此通常不布局在果蔬批发市场;受材料“徒河黑猪肉以济南、北京、上海为核心城市进行专卖并辐射全国”影响,学生容易误选D项,销往全国各地的徒河黑猪肉应一般由厂家供应发货,不是专卖店。故答案选C。
第3题:“付费认养”方式对黑猪出栏周期和生产环境没有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销量,扩大了市场,但还不足以大大降低猪肉价格。“付费认养”减少了销售环节,而且可以提前销售,明显减少了营销投入,因而影响更大。故答案选A。
4-5题:考查知识点为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第4题:受山体效应影响,图中山体内部地面隆起,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并加热上方空气,导致气温明显高于同高度山体外部空气气温。与寒流和距海远近无关,而山体海拔虽高但山体不够大依然难以出现。故答案选C。
第5题:山体西侧降水多是盛行西风影响所致,与内外气温差异无关。由于山体内部相对高度小,气候更加干燥,因此内部垂直带谱数目较少,难以出现森林带。内部气温高、降水稀少,故雪线分布高于外部。故答案选C。
6-7题:考查知识点为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6题:本题难度较低。修建铁路线需要新征土地;提高行车速度需要通过建造桥隧走直线;沿线高山峡谷多,难以避开;因之前已经勘探过,故而可以降低勘探成本。所以答案选D。
第7题:本题难度较低。动车组列车速度较快,开行需建造桥隧使线路截弯取直。故答案选A。其他选项均与动车组能否开行无必然关联。
8-9题:考查知识点为水利工程建设和新能源开发。
第8题:埤塘系统中的埤塘紧邻稻田且地势高于稻田,因此灌溉方便;蓄水池位于林区和聚落之间,既可以为聚落提供水源,又可以进一步拦截泥沙、滞留洪水,保护聚落。故答案选B。
第9题:使用清洁的光电可以改善当地能源消费结构;光电设施建在水面,不影响居民运动休憩;蓄水滞洪为高处蓄水池的功能;埤塘不具备水运交通功能。故答案选A。
10-11题:考查知识点为外力作用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第10题:由材料“20多条河流在这里入海”可推知,该处湿地是由于河流携带泥沙在海岸带沉积而形成。故答案选D。
第11题:本题难度较大。翅碱蓬虽然可生长于盐碱荒地,但高潮淹没带受海水影响时间短于中潮淹没带和低潮淹没带,海水退去后蒸发作用使高潮淹没带土壤盐碱化严重,已不适宜翅碱蓬生长。故答案选B。
12-13题:考查知识点湖泊水文特征及变化。
第12题:由“达里诺尔湖不同方位面积的变化”图可知,湖泊在萎缩过程中,东北方向、东南方向的面积变化较大,西南方向、西北方向的面积变化很小,说明湖泊东部较浅、西部较深。故答案选D。
第13题:达里诺尔湖流域降水少、蒸发强,因此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湖泊面积变化主要是人为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河流水减少所致。故答案选B。
14-15题:考查知识点为地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第14题:逆湿现象通常发生于夏季。夏季,绿洲地区气温低于周围沙漠、湿度高于周围沙漠,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风携带水汽从绿洲吹向沙漠,致使临近绿洲的沙漠水汽含量增加,夜晚地面降温使水汽凝结,形成逆湿现象。因此,离绿洲越近越容易出现逆湿现象。故答案选C。
第15题:背景风的强弱影响热力环流的形成。弱背景风有利于形成热力环流,使绿洲水汽进入沙漠;而晴朗的夜晚地面降温快,利于水汽凝结,从而有利于形成逆湿现象。故答案选D。

二、综合题
16.(1)自然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较小,因此工业类题目多考查社会经济因素。本问的设问角度有点出人意料。原料导向型工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分析必然要从原料及自然环境出发,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本问难度较小。当地靠近上升流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充足;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鱼类易变质。而加工成罐头后便于贮藏和运输。
(2)新集装箱码头为纳米比亚国家级大码头,规模很大,因此要重点考虑海域深度、经济腹地或物资来源、地理位置和对外联系便利程度等。由材料可知,鲸湾港这些方面的优势明显。
(3)本问的考法近年较为多见,全国卷高考题(2017年全国1卷)和今年的山东省模拟考试题均有出现。主要从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回答,难度较小,很容易得出答案:“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7.(1)某一产业的萎缩往往是外部环境的改变、其他产业的冲击或自身问题导致。结合材料,不难得出答案。
(2)本问的实质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与江浙等地相比,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更好,适宜的土地更加丰富,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加上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政策支持,发展条件非常优越。
(3)本问为开放性题目,也是各类考试的必考问法之一。问题设计的背景是材料中“目前,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桑蚕产业中的企业基本以缫丝为主”。广西目前的桑蚕产业比较单一,产业链较短,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发展织绸产业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而不足之处在于:广西桑蚕业起步晚,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经济还比较落后,发展织绸产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不足等。一分为二看问题,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得分较为容易。
18.(1)本问要求推测白沙村本次滑坡的形成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既然是“推测”,就要有推测的依据,自然是要通过阅读图文材料来获取。文字材料中有“造成约500米在建公路和约1.5公顷农田被掩埋”这一信息,以及该地地处山区的地理背景,说明该地进行了工程建设(修路)和坡地开垦(坡上农田),导致地表破坏、山体不稳。再结合图中信息——山体有裂隙发育,因此,容易诱发滑坡。
(2)本问要求画图并推断巨石堆积最集中的高度及理由。难度较大,尤其画图,需小心谨慎。
画图容易出现的问题有:①表格中的数据为累计值而不是实际值!需要转化为实际值。②纵坐标不完整,需要补充刻度值和名称、单位。③图像描点要基本准确,连线要符合折线图要求。
画图正确后,巨石堆积集中的高度就可以很明显看出:在1000~1100米处。理由的得出则需要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了。运动中物质的沉积需要外力减弱或运动速度减慢,由图可知,该高度地势趋缓,加之图中挡土墙的阻挡作用,致使碎屑流运动速度减慢,巨石沉积。
(3)本问难度极大,能答出者应该很少。滑坡体在下移过程中破碎并演变为碎屑流,其在滑动过程中底部与下覆地面发生摩擦、侵蚀,会形成小颗粒碎屑;此外,由于大颗粒或巨石碎屑物之间的缝隙较大,碎屑流中上部的小颗粒碎屑在运动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缝隙落至底部,从而使底部小颗粒碎屑数量较多。
补充说明:老师们在讲解该题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本次滑坡碎屑流灾害危害相对较轻的原因。答案可以归纳为:“本次滑坡规模小;发生于山区、乡村地区,人口、建筑、财产密度小;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减弱了灾害的强度。因此,灾害危害较轻。”(仅供参考)到此收尾,既更加完整地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
19.(1)本问考查光伏产业发展的条件,属于基础题目,得分较为容易,符合高考命题的基础性要求。结合该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和材料信息,很容易得出答案。
(2)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同样如此,本问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较强。以前的荒漠化治理重在“治”,即恢复植被,办法单一,并没有提高当地人治沙积极性,也没有很好地控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效果不太理想。而现在的治理则是系统治理,既控制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答案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组织,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很好地考查了学生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
(3)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知: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经验主要是政府高度重视,决策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发展适宜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的生态产业,使生态产业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此外,科技投入是保障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微创气流植树法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果丰硕,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这一伟大成就必将激励后人绿化祖国、发展祖国,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了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符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