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四、《三峡》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四、《三峡》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31 18: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三峡?郦道元
【2013年考查单篇阅读】
























赏析评点
第一部分( 第1段 ):写三峡的山。
先写山的连绵不断,再写山形之高和挺拔险峻,最后从侧面进一步渲染山峰的险峻。
第二部分( 第2~4段 ):写三峡夏季、春冬、秋季的情景。
第2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襄陵”“阻绝”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则写夏水的迅疾。
第3段:写春冬季节三峡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再写仰视山上所见。最后以“清荣峻茂”状写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导出作者心境。
第4段:写秋天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烘托三峡秋景的凄凉。
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既是对秋景的总结,又引起缠绵的愁思。


?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 qú )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 约470—527 ),字善长,范阳涿( zhuō )县( 今河北涿州 )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 xī )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 xiānɡ )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沿溯( sù )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素湍( tuān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 yǎn )〕极高的山峰。
〔飞漱( shù )〕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 zhǔ )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一、内容主旨
作者通过对三峡地貌和四季景色的描绘,写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二、结构图解
《三峡》高峻美
奔放美
清幽美
凄婉美
三、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练准确,清新优美;骈散结合,张弛有度;言简意丰,生动形象,极富神韵。
复习计划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 1 )略无阙处      略无: 完全没有 [2013]?
( 2 )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正午 ?
夜分: 半夜 ?
( 3 )至于夏水襄陵 襄: 冲上、漫上 ?
( 4 )沿溯阻绝 沿: 顺流而下 ?
溯: 逆流而上 [2013]?
( 5 )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
宣: 宣布、传达 ?
( 6 )虽乘奔御风 虽: 即使 ?
御: 驾、乘 ?
( 7 )不以疾也 疾: 快 ?
( 8 )则素湍绿潭 素: 白色 ?
( 9 )林寒涧肃 肃: 肃杀,凄寒 ?
( 10 )属引凄异 属: 连接 [2013]?
引: 延长 ?
( 11 )故渔者歌曰 故: 所以 [2013]?
2.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 同“缺”,空隙、缺口 ?
3.一词多义
( 1 )自
( 2 )绝


4.古今异义
( 1 )或王命急宣
( 2 )至于夏水襄陵
( 3 )良多趣味
5.词类活用
( 1 )动词用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    奔: 飞奔的马 ?
( 2 )形容词用作名词
回清倒影 清: 清波 ?
( 3 )名词用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旦 霜: 下霜 ?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1处 )
( 1 )自非/亭午夜分
( 2 )绝/多生怪柏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 2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 3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 4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013]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有趣味。
( 5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2.文中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
3.文中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有“ 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的静态景物描写,又有“ 悬泉瀑布 , 飞漱其间 ”的动态景物描写,色彩对比鲜明,有声有色。?
4.文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5.《三峡》中,“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 ”一句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课后练习第二题变式]
夏天,写三峡水涨流急,交通阻断,突出江水凶险和迅疾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景色清冷寂静,水枯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
3.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为什么要先写夏水?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 或为下文做铺垫 )。山高,水的落差大,水流自然急速。夏水水势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夏水。
( 二 )分析写作手法
从全文看,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谣,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渲染了萧瑟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三 )阅读启示探究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 或:速度快、水势迅猛、水流湍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描写的都是三峡风光,前者是七绝古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第一、二、四句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急的特点;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描写了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突出了三峡山峰连绵不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