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篮球教学的交叉步突破、滑步、后撤步。 【教学对象】 初三一班全体学生。 【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具有极高的竞技价值,也具有很好的健身、娱乐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叉步突破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学情分析】 篮球运动是广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初三学生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实用比赛技术,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此时学习该项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脚步动作节奏差;(2)中轴脚过早启动,容易走步;(3)中心过高,启动速度慢。然而,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学生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是应该突破的方向。 【教学目标】 1.建立交叉步突破、滑步和后撤步的动作概念,熟悉交叉步突破、滑步和后撤步的脚步动作和要领。 2.通过本课学习,使90%以上的学生较好地掌握交叉步突破的脚步动作,80%以上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滑步和后撤步的动作 要领。 3.通过篮球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4.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交叉步突破的脚步动作。 2.滑步与后撤步的蹬转。 (二)教学难点 1.交叉步突破的重心与中轴脚。 2.滑步与后撤步的蹬转。 【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并宣布本课内容、要求。 (二)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3.球性练习。 教师活动: (1)教师精神饱满,口令准确、响亮。 (2)教师哨音指挥慢跑。 (3)示范、讲解徒手操。 (4)示范、讲解球性练习。 学生活动: (1)向老师问好,并仔细听要求。 (2)学生一路纵队慢跑。 (3)认真听讲解,做徒手操。 (4)认真做球性练习。 二、基本部分 (一)交叉步突破的脚步动作 1.交叉步突破的脚步动作 动作要领(以右脚为中轴脚为例):左脚向右前蹬跨,上体侧身探肩,右手推放球,二次加速。 教师活动: (1)体育教师讲解交叉步突破的要领。总结前两次课学生易犯的错误。 (2)教师组织学生4人一组进行练习。 (3)观察学生,了解情况。 学生活动: (1)认真看教师示范,听讲解。 (2)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做练习,注意中轴脚。 2.滑步练习 动作要领:两脚平行开立,两膝弯曲,脚掌内侧蹬地,上体不要起伏,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眼睛注视对手。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示范。对学生提出要求。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 (3)观察学生,了解情况。 学生活动: (1)认真看老师示范,听讲解。 (2)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做练习。注意重心在两脚之间,上体不要有起伏。 3.后撤步学习 动作要领:前脚掌内侧蹬地,腰部用力向后转体,前脚后撤,同时后脚的前脚掌碾地,紧接滑步。身体不要有起伏。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出后撤步在防守时的作用,并讲解示范后撤步。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后撤步练习。 (3)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活动: (1)认真看老师示范,听讲解。 (2)在教师引导下认真做后撤步练习。注意前脚内侧蹬地,腰部转体,前脚后撤,身体不起伏。 (二)攻防练习 综合以上进攻与防守练习,进攻采用交叉步突破,防守移动脚步。突破后传球给定点同伴。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出攻防能力的运用。 (2)示范、讲解攻防练习。 (3)组织学生练习。 (4)观察学生,了解情况。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2)认真看老师示范,听讲解。 (3)学生认真练习。 (4)优秀学生上来展示。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点评学练情况。 2.收回器材,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了交叉步突破、滑步和后撤步的动作概念,熟悉交叉步突破、滑步和后撤步的脚步动作和要领。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如,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交叉步突破、滑步、后撤步”。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拓宽了学习的思路,为学习其他技术动作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教师正确引导、及时点评、适时演绎,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改进与提高、拓展与运用,提高师生的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初中篮球教学案例分析1
动作名称
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传球时,持球正确,协调用力,双手用力均匀;
2、接球时,手型正确,触球时收臂缓冲缓动作柔和连贯。
实用价值与健身价值
1、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初中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篮球运动中应用最广泛的传接球方式,也是各种传接球技术的基础。
2、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除了需要下肢与躯干协调配合外,主要由上肢各肌肉群收缩的力来完成的,因此,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有利于青春期学生的生长发育。
3、双手胸前传接球学练,需要学生相互合作与密切配合,因此,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步骤
1、球性练习(如,抛球击掌、手指间弹拨球等);
2、持球练习;
3、示范与讲解动作要领;
4、两人一组传接球练习(距离由近到远);
5、三角传接球、迎面传接球等练习;
6、增加抢断的传接球练习;
7、游戏与比赛(如,角篮球、端线篮球比赛等);
8、展示与评价(技评为主)。
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
1、教师讲解与示范;
2、集体徒手练习;
3、两人一组有球练习;
4、集体纠正与个别纠正;
5、分组练习;
6、结合游戏与比赛的练习;
7、教师为主的教学评价。
传统兼新理念的教学设计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仿练习;
3、教师简要讲解动作要点;
4、学生分组结伴练习;
5、有代表性的学生演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6、教师提供几种练习方法,学生选择学练;
7、结合游戏与比赛的练习;
8、展示与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设计
1、学生体验(篮球游戏或比赛);
2、引出问题: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3、教师示范并要求学生观察;
4、学生结伴模仿练习;
5、请学生回答问题(技术要领),教师归纳讲解;
6、学生分组练习,进一步体会正确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提供几种练习方法,学生选择学练;
8、展示与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传球时两肘外翻,出手用力迟缓。
纠正方法:讲清传球动作要领,采用对墙、近距离等传球练习,并及时语言提示。
手型不正确,接球不稳。
纠正方法:讲清接球动作要领,强化正确的手型和触球时充分后引动作,反复练习。
教学建议
1、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2、教学中应与传接球游戏有机结合,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逐步从掌握技术向运用过渡。
3、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如,传球给不动的同伴和移动的同伴,球的落点有何不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教学中要鼓励传球学生为接球学生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
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传接球技术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配合意识等。
2、评价方法:技能评价为主。
3、评价标准:
优秀——传接球方法正确,动作连贯协调,并在游戏比赛中合理运用。
良好——传接球方法正确,动作比较连贯协调,能够在游戏比赛中运用。
合格——动作方法基本正确,允许出现一至二次传接球失误。
有待提高——传接球方法不正确,失误多。
初中篮球教学案例分析2
动作名称
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跨步拿球双脚要腾空,跳起投篮时要控制身体平衡,投篮出手动作连贯柔和;
2、运球与投篮动作的衔接。
实用价值与健身价值
1、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是初中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项运球与投篮组合的动作,也是一种比较使用的篮球进攻技术。
2、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体现了跑、跳、投等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学习可以促进速度、灵敏、力量等体能的发展,提高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有利于青春期学生的生长发育。
教学步骤
1、球性练习(如,头部、腰部、跨下绕球等);
2、复习行进间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
3、徒手脚步动作练习;
4、个人跨一步接球练习;
5、两人一组上一步跳起接球练习;
6、接固定球作跨步跳起投篮练习;
7、自抛自接作跨步跳起投篮练习;
8、限定跨步位置的完整动作练习;
9、结合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上篮练习;
10、“三对二”或“三对三”篮球教学比赛。
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
1、教师讲解与示范;
2、集体徒手练习;
3、两人一组跳起投篮练习;
4、集体纠正与个别纠正;
5、分组练习;
6、结合游戏与比赛的练习;
7、教师为主的教学评价。
传统兼新理念的教学设计
1、教师示范并提问;
2、学生了解动作要点后体验练习;
3、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体讲解(纠错);
4、学生教师提供的几种练习方法,选择性结伴学练;
5、有学生演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7、结合游戏与比赛的练习;
8、展示与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设计
1、学生观看行进间上篮录像;
2、学生尝试体验行进间上篮;
3、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讲解,并做完整动作示范;
4、教师提供几种练习菜单,学生结伴选择性学练;
5、请学生示范,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动作要点;
6、学生分组练习,进一步体会正确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7、结合游戏与比赛的练习;
8、展示与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跨步拿球时跨错脚。
纠正方法:增加徒手分解脚步练习,逐渐加快速度。
投篮举球的位置过低。
纠正方法:原地举球练习,跑动上篮过程中同伴及时提示。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用徒手脚步动作练习解决跨步拿球和跳起举球动作,然后练习拿固定球跳起投篮动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运一次球后跨步拿球上篮练习;
2、在练习中要鼓励学生自己找窍门,如碰篮的位置、拿球位置、投篮距离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投篮命中率的经验。
3、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应结合各种要求的游戏或比赛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行进间投篮技术的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参见初三体育中考篮球项目。
2、评价方法:参见初三体育中考篮球项目。
3、评价标准:定量评价参见初三体育中考篮球项目。
优秀——整个动作完成正确,并且协调流畅,运球、上篮动作无违例。
良好——整个动作完成正确,并且比较协调,运球、上篮动作基本无违例。
合格——整个动作基本完成,且协调流畅,运球、上篮动作违例不超过2次。
有待提高——运球或上篮动作不能完成。
初中篮球教学案例分析3
动作名称
变向换手运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变向运球时手与球接触点的选择;
2、运球改变方向的突然性。
实用价值与健身价值
1、变向换手运球是初中八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篮球运动中应用最广泛和实用的运球变向技术,经常练习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
2、经常练习变向换手运球,可以提高手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因此,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教学步骤
1、原地运球练习(如,单手左右拉运球、单手前后拉运球、两手左右交换运球等);
2、每人(或二人)一球,在规定场地内作变向运球练习;
3、左、右手交换变向运球绕过固定障碍练习;
4、两人一组,变方向运球过人(消极防守)后上篮练习;
5、结合“拉网捕鱼”(见教材P47)等游戏进行练习;
6、与比赛结合的练习。
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
1、教师讲解与示范;
2、集体原地运球练习;
3、两人一组有球练习;
4、集体纠正与个别纠正;
5、分组练习;
6、结合游戏与比赛的练习;
7、教师为主的教学评价。
传统兼新理念的教学设计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仿练习;
3、教师简要讲解动作要点;
4、学生分组结伴练习;
5、有代表性的学生演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6、教师提供几种练习方法,学生选择学练;
7、变向运球运用练习;
8、展示与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设计
1、学生体验(绕过固定障碍练习或运球抢球游戏);
2、引出问题:变向运球时手与球接触点;
3、教师示范并要求学生观察;
4、学生结伴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请学生回答问题(技术要领),教师归纳讲解;
6、教师提供几种练习方法,学生选择学练;
7、变向运球运用练习;
8、展示与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1、变向时蹬跨、转体探肩慢。
纠正方法:原地做运球变向和蹬跨、转体探肩等动作。
运球变向动作过大,形成明显的翻腕动作。
纠正方法:讲解示范运球变向时手触球的部位与身体的动作要点,在慢速中体会动作,并逐步加快速度等。
教学建议
1、应根据初二男女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如,对男生应强调变向快速和突然,对女生应强调变向时重心随球移动;
2、教学中,可考虑先做运球抢球游戏,然后做原地和行进间的变向换手运球练习,再过渡到一对一运球突破。
3、在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与一对一运球突破结合运用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变向后)加速超越对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变向换手运球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等。
2、评价方法:技能评价为主。
3、评价标准:
优秀——控球自如,变向动作突然协调,跑动速度快。
良好——动作协调正确,有一定的跑动速度。
合格——动作基本正确,但变向不太流畅,跑动速度较慢。
有待提高——动作不正确,变向失误多。
初中篮球教法设计
教学内容
动作方法
教法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原地运球
两脚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平视前方。运球时,一只手的手指自然张开,用指根及其以上部位按拍球的正上方;另一只手臂自然抬起并屈肘,在腰腹上方成保护姿势。
1、尽量做到一人一球,采用由高到低、高低结合的方法,体验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
2、设置一些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比较归纳。(如:原地高运球和低运球有何不同?)
3、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做“干扰运球”游戏,提高学生合理保护球的能力。)
1、正确的手型(掌心和掌根不触球);
2、用手腕和手指控制球的反弹高度、速度和角度。
行进间运球
眼视前方,身体略前倾,按拍球体后上方。按拍球时,整个上肢充分前伸,用前臂的屈伸控制球的落点。同时,球的落点根据跑动速度而定,跑速越快,落点越远,反之,落点越近。
1、采用从慢到快、从原地到行进间的方法,体会正确的运球动作。
2、采用前进、后退、左右移动、跑动等方式运球,体会行进中眼、手、脚的协调配合。
3、采用逐渐增加练习难度的方法,如:直线运球→曲线运球→绕标志物运球→过防守运球等,提高控制球与保护球的能力。
1、按拍球体后上方;
2、合理选择按拍球的力度;
3、手的控制球动作与下肢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双手头上传球
双手举球于头上方,两肘微曲,前臂前伸、屈腕,同时拇指、食指、中指用力拨球将球传出。距离较远时,需上前一小步,借助两脚蹬地和腰腹力量将球传出。
1、对墙传球练习,体会近距离和远距离传球的动作要领;
2、示范和讲解的同时,要结合游戏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传球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增加抢断的传接球练习,以提高学生在对抗中运用传接球技术的能力。
1、前臂挥摆,拨指扣腕;
2、全身协调用力。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双手持球于胸前,肘关节自然下垂,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投篮时,目视瞄准点,两脚蹬地的同时,两臂均衡用力向前上方伸展,将球投出。
1、原地持球投篮模仿练习,体验正确的持球动作;
2、近距离投篮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3、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时数的可能,采用不同的投篮游戏,如:“看谁投得准”,投“移动篮”,小组合作投篮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做到学用结合。
1、双手用力均匀;
2、手脚同时蹬伸。
单手肩上投篮
右手持球,左手扶球左侧,右臂屈肘,置球于右肩上方,屈膝,右脚在前。投篮时,目视瞄准点,脚蹬地,右臂向前上方伸展,左手护送球,当右手臂伸直的同时,手腕前屈,通过指端将球投出,球出手时身体随投篮出手方向自然伸展。
1、持球练习,重点体会右手动作(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指根及其以上部位触球);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投篮距离、投篮高度、投篮器材等),创造良好的投篮学习环境;
3、教师可预先设置部分问题(如:投篮时的用力顺序、投篮时球飞行的弧度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把握技术动作的要点;
4、罚球练习,以提高投篮命中率。
1、手法正确,上下肢协调;
2、柔和用力,手腕下压,出手稳定。
变速运球
运球急停时,重心后移,跨步制动,按拍球的前上方;运球急起时,重心前移,蹬地短促有力,按拍球的后上方。同时,要注意用身体和腿部来保护球。
1、原地高低运球、体侧前后推拉球等练习,熟悉球性;
2、徒手跨步急停和变速跑等练习,体验身体重心的变化;
3、听或看信号快慢结合的行进间运球练习、运球至标志线做急停急起运球练习等,提高学生控制球与支配球的能力。
1、急停时,手按拍球的前上方;急起时,手按拍球的后上方。
2、上肢动作与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单手肩上传球
左脚向前迈半步,左肩对准传球方向,同时将球引至右肩上方,右手托球,手腕后屈,重心落在右脚上。出球时,右脚蹬地发力,同时转体带动上臂,肘领先,前臂迅速前摆,手腕迅速前扣,最后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下压动作将球传出。
1、通过示范讲解以及图示录像等手段,使学生明确用力的顺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传球动作。
2、两人一组单手肩上传接球(左、右手轮换,中距离),体会动作全过程;
3、与运球、投篮以及比赛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合理运用单手肩上传球与单手胸前传球技术的能力。
1、跨步引球,蹬地转体,上臂挥摆,手腕前屈,拨指传球;
2、传球时机的选择与落点的判断。
行进间胸前传接球
跑动中,上体侧对来球方向,同时双眼注视来球。当球接近身体时,一脚跨步接球,另一脚迈步同时用双手胸前传球方法将球传出。
1、两人或多人一组,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以跨步“接”与迈步“传”为重点,采用逐步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胸前传接球技术;
3、两人一组平行推进行进间传接球练习,可让学生选择同伴进行练习,形成默契。
1、传球者根据同伴的跑动速度,确定传球的落点(提前量);
2、上肢的传接球动作与下肢跑动的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行进间低手投篮
右脚跨一大步腾空拿球,跨第二小步跳起上篮。第二步稍小并继续加速,降低重心,同时,投篮手托球伴随惯性向前上方伸展,腕指拨球出手。
1、徒手脚步动作练习,解决跨步拿球和跳起举球动作;
2、跨步接球跳起投篮练习,体会跨步接球位置、二步上篮节奏以及投篮出手柔和的动作要点;
3、运球后跨步接球跳起投篮、接传球跨步跳起投篮等练习;同时结合游戏等提高运用能力。
1、第一步跨大步接球,第二步迅速上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跳起;
2、跨步接球与腾空举球动作平稳流畅,单手托球高度与奔跑速度成正比;
3、腕指的上挑动作要柔和。
跳投
双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前后或左右自然开立,两腿微屈,重心落在两腿之间,脸和脚尖向篮,目视投篮目标。起跳时迅速屈膝,脚掌用力蹬地向上跳起,同时举球至肩上,跳到最高点或接近最高点时将球投出(与单手肩上投篮相同,但前臂和手腕用力要大些)。
1、在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基础上,做原地徒手和持球跳投练习,体会全身用力;
2、对篮练习跳投,初期可在近距离进行练习,动作熟练后再逐步加大投篮距离;
3、运球急停和接传球的跳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跳投技术的能力;
4、结合游戏与比赛进行跳投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起跳与向上举球动作协调一致;
2、身体在空中跳至最高点时出手。
防守
基本的防守姿势为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腿微屈,上体稍前倾,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两臂微屈或侧伸,随时准备起动。
防守无球队员要根据球和人的移动,合理运用各种滑步等脚步动作,并配合身体动作抢占有利防守位置,堵截其摆脱移动路线;防守有球队员,一般采用平步和斜步防守。
1、基本防守姿势练习;
2、侧滑步、前后滑步等练习,注重防守基本姿势(降低身体重心);
3、三人一组进行防守无球者练习,一人持球,一人进攻并不断移动,一人防守并在进攻与持球者之间选择有利位置;
4、两人一组进行防守有球者练习,持球者突破或瞄篮进攻,防守者根据对方动作进行平步或斜步防守。
5、全场或半场攻防(一防二、二防三)游戏,学以致用。
1、身体适当降低重心,以利于脚步的快速移动;
2、各种滑步动作的合理运用。
持球突破
(以右脚为中枢脚从防守者左侧突破为例)突破前,先做瞄篮动作吸引防守者,或利用向左虚晃动作破坏防守者重心。突破时,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内侧迅速蹬地并向右前方迈出一大步,上体右转,向防守者的左前方插肩,同时,将球引于右侧并运球,右脚蹬地向前迅速超越防守。
1、原地持球(无防守)交叉步突破练习,让学生明确“中枢脚”概念,做到两脚均会做中枢脚;
2、两人一组,原地持球(消极防守)交叉步突破练习;
3、两人一组,原地持球(积极防守)交叉步突破练习;
4、投篮假动作、虚晃以及接传球后交叉步突破练习;
5、“一对一”运球突破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突破技术的能力。
1、蹬地、侧身、探肩等动作一气呵成;
2、上肢虚晃与下肢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传切配合
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所组成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一传一切和空切。一传一切是持球者传球后向篮下切入,接回传球投篮;空切是无球者利用移动假动作摆脱防守,快速切入接球投篮。
1、传切线路练习,使学生体会切入时的跑动方法;
2、无防守的二、三人传切配合练习,让学生体验切入和传球的时机;
3、有防守的一对一练习,提高学生快速切入能力。
1、切入时跑动路线的选择;
2、传球时机与传球方法。
突分配合
进攻队员利用持球突破,吸引对方防守,并及时将球传给处于有利位置的同伴的配合方法。
1、无防守突分配合:学生分为二组,一组从中路运球突破,在限制区传球给另一组切入的学生,体验分球和跟进时机;
2、有防守突分配合:二人进攻二人防守,进攻学生持球突破至篮下,遇补防时,分球给处于空位学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1、运球突破快速果断;
2、分球(传球)时机的把握。
掩护配合
采用合理的行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得以摆脱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
1、徒手掩护配合练习,让学生熟悉掩护位置和跑动方法;
2、无防守掩护配合练习:学生分为二组,甲传球给乙后跑过去给他做掩护,乙运球突破上篮。进一步体会掩护的方法。
3、“三对三”实战练习,掩护配合与实战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
1、掩护位置和动作的选择;
2、掩护后的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