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31 20: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地遭遇洪灾,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件事发生在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小刚正在学习“锦衣卫与东厂的设置”,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社会经济的发展
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  )
A.设宣政院 B.废除丞相制度
C.八股取士 D.设军机处
4.某校七年级学生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的历史小论文,请你给他们推荐一部相关的古代名著为参考资料 (  )
A.《红楼梦》 B.《开工天物》
C.《本草纲目》 D.《三国志通俗演义》
5.“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6.一位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
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7.下列史实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努尔哈赤建立大金 ②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 ③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④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8.“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9.下表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边疆某地区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这个地区是 (  )
朝代 史实
隋朝 派人三赴此地
元朝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此地
清朝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了此地
A.新疆 B.西藏 C.蒙古 D.台湾
10.清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
①设立西域都护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数十年来,十四世达赖一直企图分裂中国、谋求“西藏独立”。以下能驳斥达赖的反动言行,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是 (  )
①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②康熙帝以后,达赖、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材料表明当时 (  )
A.实行八股取士 B.设立锦衣卫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军机处
13.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翻译任洪辉,曾向清朝乾隆帝告御状,诉状中控告粤海关官员贪污及刁难洋商,希望清政府改变外贸态度。乾隆看后勃然大怒,结果任洪辉被驱逐出境。此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剩广州一口通商
B.外商假借通商之名,行扰乱沿海经济之事
C.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方针,杜绝对外贸易
D.外商纷纷来华,清政府开放海禁吸引外资
14.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清朝戏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杂剧
B.清朝前期,昆曲的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C.康熙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D.在道光年间形成的“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15.四名同学分别概括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得最准确(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并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5分)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政策。 (4分)




材料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根据材料三,指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他是“乞儿”出身还“尖嘴猴腮”,但他开创了大明江山!《新龙门客栈》里,东厂矫诏枉杀,只因它是“朝廷心腹”。“文定八股,句出经书”推动了平民子弟读书应试,但这种造就、选拔官员的制度却剥夺了士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皇权的传声筒。纵观有明一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地加强了。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句出经书”中的“经书”指什么?(4分)



材料二 中央集权示意图

(2)材料二中图(a)是哪一时期的什么制度?与图(a)、图(b)相比,图(c)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为进一步强化皇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回答两点即可,4分)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18.(20分)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清朝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清朝十二帝》在《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强同学对这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自己整理的“清朝那些事儿”,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话说清朝那些事儿
屹立世界东方 (1)清朝是哪一民族建立的?写出此民族的一位杰出首领。(6分)
奠定中华版图 (2)清朝在哪一年入关,从而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分)
控制知识分子 (3)清朝的哪一措施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2分)
抗击外来侵略 (4)清朝时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4分)
多民族的统一 (5)清政府在西藏、新疆、台湾设置的机构或官职分别是什么?(6分)
流传四方的艺术 (6)哪一剧种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1分)




答案
1.D 2.A 3.C 4.B 5.C 6.B 7.B 8.B 9.D 10.B 11.D 12.C 13.A 14.D 15.C
16.(1)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传统:和平外交,友好往来。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评价: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7.(1)朱元璋。“四书”“五经”。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丞相制度被废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等。
(4)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5)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18.(1)满洲。努尔哈赤、皇太极等。
(2)1644年。
(3)大兴文字狱。
(4)《尼布楚条约》。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5)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台湾府。
(6)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