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页 教 案
课题
搭配中的学问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者
梁太平
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数学专题活动。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排列与组合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无法做到有序搭配。因此,我设计了“握手、搭配衣服、捐款、送海宝回家”等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搭配的初步知识。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具体操作、体验、展示表演,训练学生的有序的搭配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与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数学的实用型和趣味性。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培养有序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衣服)小卡片、小纪念品。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开始上课,我就和学生握手导入,用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揭示课题。
师:听其他老师说,你们表现很优秀,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想和小朋友们握握手,(无序,遗漏,重复的握)表示对你们祝贺。提问:握了几个同学?有没有重复遗漏的?怎样握就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出主意,一排一排握,一组一组握,一行一行握等。那就是让我们有序的握,在生活中,这类问题很多,需要我们有序的思考,今天我们就研究这类问题,出示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二)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搭配衣服和给岷县灾区捐款”的情境,我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玩一玩,摆一摆,配一配,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搭配衣服
师:为了给大家一个好的形象,我准备了两件上衣两件裤子,大家看看这衣服怎么搭配?有几种穿法?
学生拿卡片,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玩一玩、摆一摆、配一配,要求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搭配。
展示结果,演一演。
课件动态展示,照顾学困生。
活动二:给岷县灾区捐款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穿上搭配最好的衣服准备返回学校,在路边广场上,我看到很多人给岷县灾区的人民捐款,这不,又有三个小朋友准备捐款,我们去看看。(课件展示情境)
他们三人有几种捐款方法?学生说一说表演展示。
课件展示。
师:虽然我的心情沉痛,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们很有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人献出一份爱,树的明天会更好,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三) 运用知识 拓展搭配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使练习充满情趣,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记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活动一:送海宝回家
师:捐了款,我们在广场看见了可爱的海宝,他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同学们帮助海宝,有几种走法可以送海宝回家?(课件展示情境)
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活动二:发纪念品
师:现在我到了学校,选出表现最好的同学,在两个班长帮助下发纪念品。
获奖同学站在前面,排两或三排,先让班长说怎么发?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发放。(两个班长发的纪念品不同)
(四)、全课总结 体验成功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2.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趣有用的搭配现象。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有序,
不遗漏,
不重复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趣有用的搭配现象
教
学
反
思
设计者:梁太平 配合制作:邱春萍
联系电话:13993247276
QQ:1364727623
邮箱:13647276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