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江丽芬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3 ~ 34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课后的练一练,旨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体验其计算方法。当孩子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能在解决乘法运算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看视频收集数学信息。(播放视频动画)
2、提取有效信息,揭示主题。(板书主标题——卫星运行时间)
3、解决问题: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课件:1圈 114分)
2圈、 4圈、10圈、20圈呢?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解决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列式!
板书:114×21=
【设计意图】播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录像,旨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并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估一估,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给学生约半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后,交流估算过程,教师辅助板书。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估算方法:
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大约等于2200分;
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大约等于2000分;
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大约等于2400分。
师:因此可以确定21个114大约是两千多。
【设计意图】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结合
具体情境进行合理猜测,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跟同桌交流想法。
(2)师生交流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预测学生可能有方法:
策略1: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渗透转化思想: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再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板书:新 旧)
策略2:114×21
=114×7×3
=798×3
=2394
小结:看来遇到新问题时,咱们通常可以把它转化成旧知识,再通过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策略3:竖式计算
学生介绍。
理解每步的算理。
③ 着重理解228表示的意义。
(3)比较算法,再次渗透转化思想。
比较口算与竖式的异同:书写方式不同,其中蕴含的策略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再通过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比较优劣:竖式计算与口算
师生畅读竖式,并板书。
回过来看估算,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比较哪种估法更接近准确数?
(4)揭示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虽然算式是新的,但算法是以前学过的,并揭示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不一样的地方,提出本节课的着重点。
迁移: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解决更多新问题,如四位数乘两位数,五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方法。接着,全班共享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体验估算的价值,懂得用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同时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小判官
师生交流互动判断错在哪,为什么错,同时体会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独立写出正确的竖式过程。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掌握情况,并突破乘数中间有0的竖式计算这一难点。教学时通过估算来检验计算,培养学生用估算来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2、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个月要浪费130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1)不计算,判断结果。
(2)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并不是走过场,在本题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体会估算的价值,并渗透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突破难点。
四、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收获,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