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之《蒹葭》 课件+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之《蒹葭》 课件+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1 12:03:12

内容文字预览

《蒹葭》导学案
年级
学科
编号
主备
 
审批
审核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学生
 
课题
 蒹葭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学习过程
自主
学习
自主预习2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4.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跻 坻 涘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精读品析
问题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为什么?

问题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问题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追问: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先言它物,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问题4:这首诗一共三节,大家比较一下这三节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
追问: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达标
检测
反馈
校正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后

 
《蒹葭》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编号
主备
 
审批
审核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学生
 
课题
 蒹葭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学习过程
自主
学习
自主预习2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4.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jiān jiā 伊人yīrén 溯洄sù huí 唏 xī
湄méi 跻 jī 坻chí 涘sì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精读品析
问题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为什么?
明确: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明确: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问题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明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一些诗句都 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 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问题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追问: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先言它物,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明确: 起兴手法。和“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样,都是写景起兴。
问题4:这首诗一共三节,大家比较一下这三节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
明确: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追问: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达标
检测
反馈
校正
 
学后

 
课件21张PPT。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这里说说的“诗”,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蒹葭》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首朦胧诗。朦胧最容易产生美感,产生联想。在我们揭开《蒹葭》朦胧面纱之前让我们先走进2000多年以前的周代,去体会了解掌握《诗经》。情境导入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
化的热爱之情。1.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
歌的内容(主旨)。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
体会它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目标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 ,皆生于水边。解读文题蒹葭(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朗读训练【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重点词语蒹葭疏通文意蒹葭疏通文意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②。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③。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1、萋萋:茂盛的样子。蒹葭疏通文意蒹葭疏通文意蒹葭疏通文意蒹葭疏通文意2.古今异义:
道阻且右:右,古义:迂回,弯弯曲曲;
今义:表示方位。1.通假字:
蒹葭凄凄:“凄”通“萋”,意为“茂盛的样子”。基础积累理清结构精读品析精读品析点拨:一是“爱情说”:伊人即为爱人。??
二是“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
三是“讽刺说”: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四是“求贤说”: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五是“人生哲理说”:“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
《蒹葭》主题的多义性恰恰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 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试找寻三种以上理解?合作探究名家点评方玉润: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诗经原始》朱 熹: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也。 ——《诗集传》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比较阅读《上邪》与《蒹葭》,试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 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拨:相同之处:都是情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定执着的追求。? 不同之处:《上邪》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感情炽烈而率真。《蒹葭》写一位男子渴慕伊人,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缠绵感伤。拓展延伸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