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导入新课
神话、传说与民谣均属于民间文学,反映了人们创造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它们贯穿人类的成长,源于我们的生活,以一种亘古而特殊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第七单元
神话四则
传说二则
歌谣六首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章地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具有通性,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教育意义。
2、通过对神话、传说与歌谣的搜集与整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3、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民俗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之中,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神话、传说与歌谣”为主题,编排了《神话四则》、《传说二则》和《歌谣六首》与语文综合活动。它们共同向我们展示了别样风情的语言民俗风情,反映着人类共同的生活情趣与愿望。通过对本章地学习,进一步证实了,民俗文化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神话四则》:
这四则神话向我们共同展示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探索精神,体现了人们改善自然、生活的信心与决心。
《传说二则》:
通过对这两则传说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民间传说不仅存在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它们共同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歌谣六首》:
通过对这六首歌谣的欣赏,体会到民间歌谣无处不在,它随着时代和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课文精讲
神话四则
1、在《鲧禹治水》中,是如何表现鲧浓厚的人格魅力的?
①鲧窃帝之息壤堙洪水。表现了鲧面对人民的苦难,焦急心痛的心情。
②不待帝命。表现鲧不惜违背帝命与洪水抗争,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③鲧腹生禹。禹不仅是他的儿子,更代表的是鲧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与洪水斗争到底的决心。
2、四则神话故事共同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
体现中华民族的厚生爱民意识,和对众生的爱护和尊重的文化精神。
体现了先民们对艰苦环境的反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传说二则
1、《干将莫邪》中“山中客”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山中客”在文中虽然是个配角,但同样能表现出他的勇敢。对于“山中客”,文中没有明确地说明,但从故事情节,我们依稀可以看清,这位神秘人也和赤一样,都是楚王的仇人。
2、《叶限》是中国版的《灰姑娘》,两者在内容、情节上都惊人的相似,那么“灰姑娘”的故事通常都设置什么样的情节呢?
女主角的生活十分窘迫,得不到家人的疼爱,甚至受到继母的刁难或苛待。
在急需帮助的时候,会有神灵出现,给她意想不到的帮助。
在特殊场合与男主角相遇,男主角身份高贵,但却无法留住女主角。
男主角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心中的“灰姑娘”,从此,两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歌谣六首
通过对这六首歌谣的学习,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击壤歌》是一首纯朴的生活民谣,描绘的是上古谣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平淡而太平的日子, 《击壤歌》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真实生活写照。
《上邪》是一首热烈的情歌,文中充满独具匠心的艺术美感,表达了少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决心。
《西周曲》用细腻的文字,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体现出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周乐园得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
《菩萨蛮》是敦煌曲子的一首,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定。
《凤阳花鼓》是民间的一种歌舞形式,它以悲凉的唱词、平稳的旋律,生动地反映了花鼓艺人流离失所的生活。
《长干曲》描写渔家女子不怕风浪的勇气与豪情,突出了渔家女子英勇无畏的挑战精神。
民俗文化简介
神 话
神话是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争取生存,渴望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由此产生了神话。神话的产生揭示了民间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1、神话的来源
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当人们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疑惑时,便用在现代看来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来解答。他们对这些“神话”不断地进行不自觉的阐释和发挥,一代传一代,他们都坚信这就是宇宙、人类、自然万物的起源。神话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地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世界万物拟人化。
2、神话的分类
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
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这类神话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英雄神话
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原始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有了一定的信心,开始以身边对人们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为素材,夸大想象,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
3、其它神话
凯尔特神话
凯尔特神话是罗马统治时期诞生的,有关英雄与反抗故事的一类神话,如“亚瑟王”由于凯尔特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口耳相传的,因此流失了很多精彩的故事, 着实为一件憾事。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发源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希腊神话之所以会流传甚远,很大原因是其中的神被人性化。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反映为主要线索,多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北欧神话中的神不是万能的,世界也不是永恒的,因此它更贴近现实,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传 说
中国民间传说是以口头叙事的形式诉说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是一种民间文学。它往往给人以真实历史的错觉,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
传说的分类
人物传说
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从中表达了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和愿望。如屈原的《离骚》。此外还有姓名不见于史籍的人物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歌仙刘三姐的传说等。
史事传说
这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内容丰富、并有一定教育意义。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杨家将传说、义和团传说、红军长征传说、八路军抗日传说等。
地方风物传说
这类传说是以地方的山川古迹 、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为主要内容。从中表现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感情,对所描述的事物给予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
明,烘托出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如八仙过海的传说、灶王爷的传说等。
歌 谣
歌谣属于民间短篇诗歌,歌﹑谣分称,就分为民歌与民谣两部分。 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用简短的篇幅通过描写一些有趣的小事,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
1、歌谣的起源
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间的歌谣即民歌,它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 原始的民歌,与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从中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或祈求万物神灵的保佑,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歌谣的发展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歌谣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也越来越明显了。歌谣的内容﹑形式以及创作流传方式,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如内容从开始批判旧社会的恶势力到现在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新生活新民歌。新时代歌谣虽然形式、内容上可见某些新的变化,但古代传统歌谣的体例﹑句式﹑押韵方法等,至今仍有所沿用。
3、歌谣的分类
劳动歌
劳动歌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它通常伴着劳动的节奏,铿锵有力,给劳动人民以鼓舞。劳动歌是一切劳动人民用血汗凝集的精华之作。给人以集体力量的强大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有力感染。
时政歌
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亲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的。当人们不满于现状时,就把内心的想法编成歌谣,借以表达心中的不满与愤懑。
儿 歌
儿歌是以简洁、欢快的韵调创作并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歌谣。儿歌又分为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和绕口令三种形式,儿歌符合儿童心理,通俗易懂的语言、欢快的节奏更适合儿童传唱。
生活歌
我们通常传唱的生活歌,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人们喜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抒发一下内心的感慨,对生活中的事物和景象发表一下观点,长此以往,便形成了生活歌。
资料链接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在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主持下编写的。《淮南子》内篇论道,外篇杂说。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成为了诗体名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全面地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土风歌谣,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指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文人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也全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拾遗记》是以一部以杂录和志怪为主要内容的志怪小说集。书中特别注重宣传神仙方术,多荒诞不经。但其中某些幻想篇章,以华美的文字、曲折的情节,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辞采可观。
《酉阳杂俎》是唐代小说家段成式编撰的笔记小说集。其书内容广泛驳杂,有仙佛鬼怪等志怪传奇类内容,也有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又因为家藏秘籍可与酉阳逸典相比,故以《酉阳杂俎》为名。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其主要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延伸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拓展阅读
大禹祠
宋无
力平水土势回天,功业三千五百年。四海九州皆禹足,独留陵寐越山边。
《读山海经》
陶潜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古诗十九首》(其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关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梳理探究参考答案
1、追寻人类的童年
提示1: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万物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人类的童年时代留下了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印记。
提示2:
创世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二、聆听古老的传说
提示1:
《叶限》被人称为中国版的《灰姑娘》。 从人物塑造到故事情节,都有统一的相似性,然而,它们的相似体现出民间传说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最民族的往往也是最世界的。试找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似性的作品,与同学进行交流。
提示2:
中国民间传说或故事是一种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这种传说和故事只有进一步加工、再创造,才能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同学在整理资料的同时,要看重整理的过程,亲身体会其中的艰苦和甘甜。
三、走进民间歌谣
提示1:
民间歌谣是一种口头创作形式的文学,它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其种类繁多﹐包括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这些歌谣反映出不同的民间风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谈一下你对歌谣的认识,写出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
《歌谣反映的民俗文化》
提示2:
歌谣是一种源于生活的民间文学体裁。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范围内,都有哪些耳熟能详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