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1 17:0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教学目标
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日本发达的加工货易经济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古称“扶桑”,与中国一衣带水,相传秦朝时秦始皇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寻求长生不老丹,这些人便成了日本人的祖先。
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者,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所以至今日本人的着装,文字等都有中国古文化的影子。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日本的海陆位置
1
2
3
4
5
太 平 洋
日 本 海
朝鲜海峡
东 海
濑户内海
在图中找出
太平洋
日本海
朝鲜海峡
濑户内海
东海

日本的相对位置
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经度:
130°E至145°E.
纬度:
25°N至45°N.
45°N
30°N
25°
130°E
145°E
1
2
3
4
4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
太 平 洋
日 本 海
日本的领土组成
日本面积小,只有37.7万平方千米,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且南北狭长,因此海岸线绵长。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
日本最大平原
日本最高峰
震后疮痍……
地震活命三角区
日本国的象征—富士山
作为日本自然美景的最重要象征,富士山是距今约一万年前,过去曾为岛屿的伊豆半岛,由于地壳变动而与本洲岛激烈互撞挤压时所隆起形成的山脉,是一座有史以来曾记载过十几次喷火纪录的休眠火山。山顶为直径约八百公尺,深度二百公尺的火山口,据在空中鸟瞰则有如一朵灿开的莲花般美丽,不过那是极少数人才能有幸亲身领会的另一种风貌。山体呈圆锥状,共喷发18次,最近一次喷发在1707年。虽处于休眠状态,但仍有喷气现象。形成约有 1 万年,是典型的层状火山。基底为第三纪地层。第四纪初,火山熔岩冲破第三纪地层,喷发堆积形成山体,后经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物层层堆积,成为锥状成层火山。
富士山
温泉休憩
火山喷发及火山灰
地震引发的海啸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
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
日本和中国的贸易
中 国
日     本
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
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
国内需求减少,发展缓慢。
解决的措施:
许多日本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想一想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在日本民族构成中,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信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东西方文化并存的情形随处可见。
日本的民族——大和民族
和族(又自称大和族或大和民族,明治以后民族主义膨胀的结果)是构成日本国民主体的民族,约占总数的99.9%(其余为阿努伊族与台湾人)。
日语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人古代使用和语,日语借用了大量汉字词汇,日语中的汉语借词超过30%。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
日本书道
中国书法
和服:日本的传统服装
中国汉服和唐装
传统与现代并存,既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又有传统的民居
日本传统民居
西式建筑
日式料理
快 餐
日本动漫
樱花季节
本节小结: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2.多火山、地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2.东西方文化兼容
3.中国与日本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