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上课课件(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上课课件(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1 15: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导入新课
你能用自己的笔描绘人物吗?
朋友,你想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你想把自己身边让你敬佩、让你感动的人的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吗?你知道怎么把自己和他(她)的故事写得感人至深吗?
第六单元: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讲读
一 自画像
二 贝多芬百年祭
自主阅读
一 悼念乔治·桑
二 卡莱尔

课题解读
既写出人物的仪容形态、言谈举止、习惯爱好等等,更重要的是写出一个人独特的气质、性格、禀赋、乃至心灵世界。
写人的散文:(一)自画像
(二)写他人
核心问题:把握人物精神
1、对人物的外部特征描绘的越贴切,越能表达人物精神之所在。关键是找到外部形象和内心精神的联系点。
2、写人物要“软件”、“硬件”都注意。
硬件:人物的事实性材料如: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为人处事习惯等。
软件:对事实材料加工后形成的概括和判断。
记人散文的人物和戏剧、小说中的人物不一样,戏剧、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虚构,可以整合;而记人散文里的人物却是真实的,要想写记人散文必须要对人物的真实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学习目标
1.体味文章的思想与文化内涵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体会写人散文描写手法的丰富与生动细致。
3.学习写作记人散文,掌握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品赏析
享受读书
讲读作品
——蒙田
(一)自画像
作家简介
蒙田及其作品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把读书心得、日常思考情感、旅途见闻都写成文章,收在他的三卷《随笔》集里。他的《随笔》在世界上风行数百年,其思想和文体对法国文学,甚至英国文学,如:莎士比亚、培根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整体感知
“如果说有谁把自己的心、灵魂、美德与罪过都写进了自己的书里,那就是蒙田,这位堪与大仲马笔下的不朽剑客大大昂并驾齐驱的绅士。”
——(美)亨德里克·房龙
《自画像》就是蒙田本人如实介绍自己,包括优缺点的难能可贵的文章。
双腿、前胸,满布浓毛
年岁渐长,体魄日衰,盛年不在,暮境即来。
外貌:身材矮小粗壮。面部丰满而不臃肿。
性情:半开朗半忧郁,合乎多血质和激动之间。
精神品质:精力充沛、吃苦耐劳、做事情受兴趣驱使,喜爱悠闲无拘无束的日子;有些懦弱和虚荣,情绪会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资料链接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在蒙田当年的法国,由于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使法国人民长期处于苦难之中,法国人对暴力感到了厌倦,对洋溢在《蒙田随笔文集》中的智慧大加赞赏,《蒙田随笔文集》因此成为许多法国“正直人的枕边书”,滋润过许多法国人的心田。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
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
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那么这本《雷蒙·塞邦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章就是《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

蒙田善于引用典故,善于举例,文风自然流畅。如《自画像》中多处引用诗句,如:“双腿、前胸,满布浓毛”,古罗马诗人马提雅尔的诗句;而且还善举生活细节证明观点,如:同一段路,这一回我觉得很短,另一回我又觉得很长。
——萧伯纳
音乐家——贝多芬
(二)贝多芬百年祭
作家简介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戏剧家。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等。
萧伯纳的戏剧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
整体感知
贝多芬是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其艺术魅力享誉全球。1927年,贝多芬逝世正好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对音乐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音乐大师,萧伯纳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贝多芬百年祭》。
第一部分:评述贝多芬及其音乐的总特色。
“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
“他是反抗性的化身。”
“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一头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第二部分:贝多芬音乐的独创之处和对后世的影响。
莫扎特及其以前的作曲家偏重创造悦耳的音乐形式,而贝多芬则“完全把音乐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
资料链接
“竭力为善,爱与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自主阅读作品
——雨果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画像
(一)悼念乔治·桑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像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整体感知
乔治·桑,法国女作家,是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1876年6月8日逝世,10日在诺昂举行了丧礼。在丧礼上,维克多·雨果宣读了这篇悼词。大胆而坚决地肯定了她一生的追求和成就。
乔治·桑
一、雨果笔下的乔治·桑是怎样一位女性呢?
她是自由的女神,讲究男女平等,维护女权,是女性的典范,是法兰西的骄傲。有女性天使般的禀性,男性的智慧和才华,兼具强韧的力量和温柔的禀性。
二、雨果对乔治·桑有怎样的评价?
敬仰——“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
认可、肯定——“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
宣扬、赞美——“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写作特色
一、善用短句、祈使句、感叹句以及对比、排比的句子,使文章气势一泻千里。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
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
二、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
这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爱默生
卡莱尔画像
(二)卡莱尔
作家简介
爱默生像
爱默生(1803—1882),美国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爱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所写,他的重要作品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此外还有《代表人物》《英国人的性格》等。
不追求华丽的词藻,语言洗练,比喻生动,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被称为“爱默生式风格”。
《卡莱尔》就体现了这种风格。
什么是“爱默生式风格”?
整体感知

前半部分:介绍卡莱尔形象
有伟大的口才,讲究实际、眼光敏锐,语言犀利,极具抨击性。
有道德,追求公正和真理,真诚,幽默。
后半部分:对性格特征进行深层次说明。
如:说明“非常尊重现实”时,先解释“尊重现实”的意义,然后分析“尊重现实”的心理原因以及卡莱尔“尊重现实”的教义。
写作特色
一、不用华丽的辞藻,而是大量举出生活中各个层次的实际例子。
如介绍卡莱尔有伟大的口才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爱尔兰牧师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卡莱尔开始说话了,起初对着侍者说,然后对着墙说,最后无疑是向那牧师说的。”
二、善用比喻、类比的方法。
“他在英国与伦敦塔一样著名。”
“卡莱尔这人是一只铁锤,击碎人们的庸俗与自命不凡的心理。”


拓展阅读
日本作家芥川比吕志的《父亲的形象》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三位来客》
日本作家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
奥地利的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德国邦达列夫的《政治家之夜》
美国布莱德伯里的《奶奶》
美国罗斯滕的《父亲》
奥地利卡夫卡《乡村大道上的孩子们》
瑞典拉格尔克维斯特的《父亲和我》
泰国作家探马错的《舞娘》
阿富汗作家乌尔法特的《两个农夫》
巴基斯坦作家唐维的《妻子的亲戚》

“思考与探究”参考答案
一、答:《自画像》外貌描写与内心自我剖析的有机结合;《贝多芬百年祭》将人物放在音乐发展史的长河里,将他与其他音乐大师相比较,从而突出人物个性的表现手法;《悼念乔治·桑》中的类比手法以及祈使句、感叹句、设问句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卡莱尔》线条的勾勒与深入细致的人物分析等等。

二、答:雨果把乔治·桑同巴尔扎克等人相类比,主要目的是突出乔治·桑的伟大;而萧伯纳写莫扎特等,是为了突现贝多芬与众不同的个性与音乐风格,以及他在音乐史的地位。两种手法的运用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答:卡莱尔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有着不同凡响的伟大的口才。文章围绕着这一中心,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如写了卡莱尔对多方面问题,如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等,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不人云亦云,有时简直惊世骇俗。
四、答案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