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1 邓稼先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男儿”。?
新课导入
点击播放视频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了解“两弹一星”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导弹发射瞬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神舟六号火箭升空
神舟七号火箭升空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人物传记,是一位蜚声世界半世纪的科学家,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另外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撰写的回忆录。赞美了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优秀品质。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杨振宁和邓稼先。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掌握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写作背景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作者简介
邓稼先
(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人物简介
氢弹 懈怠 癌症
署名 交瘁 奠基
开拓 元勋 难堪
孕育 选聘 无垠
夐 黯兮 鲜为人知
日曛 挚友 妇孺皆知
qīng
xiè
ái
shǔ
cuì
xūn
tuò
diàn
kān
yùn
pìn
yín
xiòng
àn xī
xiǎn
xūn
zhì
rú
字词检查
宰割:
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
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
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
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
立了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疾走。
锋芒毕露: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
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铤: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点我朗读
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 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概括六个部分的内容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5.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阅读反馈: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美国,普渡大学)
(1986年,直肠癌)
(奥本海默)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古罗布泊)
简要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方法提示:巧用文章小标题,采用题目扩展法,或摘录文中的重点句。)
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补充、延 伸、扩展)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
六、热情赞颂
(总结)
(具体化)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功勋卓著
深入感知
③1985年重病期间与于敏联合署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⑥给杨振宁的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2.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九、十两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
第六部分。
巨大贡献—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两弹元勋”
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中国男儿
为人忠诚纯正
3.圈划作者评价邓稼先的词句。
4.说说文章哪几部分表达对邓稼先深情和评价?
小标题:
“两弹”元勋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那“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一腔热血。
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
两个方面
巨大贡献
崇高的人格
5.这些评价可归纳为几个方面来说的?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6.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2)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1)作者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创设一种宏观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的落后造成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增强了,科技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 。
3)历史和现实两相对比,为邓稼先的出场设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显得大气磅礴,突出邓稼先的功勋。
文本细读
看看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
黄海激战
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邓稼先:忠厚平实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纯”
奉献精神
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品味语言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3.说说你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5.“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既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又写出了邓稼先所肩负的使命的重大。这一系列推测,实际是对邓稼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无比敬佩与热情讴歌,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6.“我不能走”
语言描写,刻画出邓稼先是一个爱国、执着、果断的人。
《吊古战场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7.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夜里出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8.赏析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词。
引用“五四”时代一首歌的歌词,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说明他正是这样有血性的中国男儿。突出了邓稼先坚强的意志及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9.“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1.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四个生活片段)
2.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突出伟大的人格)
3.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写法探究
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归纳总结
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
崇高的爱国情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
邓稼先
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板书设计
1.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2.一次实验,原子弹坠地摔碎,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捧起核弹头仔细检查原因。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他已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受损,骨髓里已侵入了放射物。
3.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4.他无力的倒在床上,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他来得这样快。”
《两弹是他的勋章》(徐焰)
拓展延伸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踏遍戈壁共草原
张爱萍
课堂练习
根据对课文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邓稼先》同步小测
(满分:40分 时间:2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 说服(shuì) 无垠(yín)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租借 宰割 悲惨 鲜为人知
B.奠基 拔尖 难堪 妇儒皆知
C.忠厚 选聘 震荡 真诚坦白
D.摄制 彷徨 挚友 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4.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1)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 的科学家——邓稼先。?
(2)那是中华民族 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3)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 的。?
(4)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 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 的人物。?
A.鲜为人知 任人宰割 当之无愧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B.当之无愧 任人宰割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C.鲜为人知 任人宰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
D.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任人宰割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5.下列语段中横线处所填的标点,恰当的一项 ( )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二、阅读《邓稼先》节选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大意。(4分)
(1)马革裹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杨振宁先生在写邓稼先时引用唐代散文《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其作用如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在各种媒体逐渐发达起来,各种虚构的电视剧喋喋不休地“侃”着生活琐事。杨振宁在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你觉得有必要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范仲淹在他的一首词——《渔家傲》中说:“燕然未勒归无计。”文中也有取此意的一句,应该是哪一句?(1分)
三、课外类文阅读(12分)
莫言的清醒 陈鲁民
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了她对待荣誉的态度。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
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 (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12.作者为什么从莫言两度获奖的感言写起?(3分)
13.文章第③⑤两段分别列举居里夫人和牛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你对莫言的“清醒”的理解。(4分)
【答案与解析】
1.B(A项中的“鲜”应读“xiǎn”;C项中的“说”应读“shuō”;D项中的“挚”应读“zhì”。)
2.B(B.儒—孺。)
3.C(“元勋”的意思是“立过大功的人”。)
4.A
5.B(注意标点符号的特点及其用法。)
6.(l)用马皮包住尸体,比喻战死疆场。(2)所有的人都知道。
7.不好。因为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既能体现邓稼先勤勉奉献的高尚精神,又引用了邓稼先的原话,很感人。
8.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表现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9.当然有必要,过去说“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对真正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视而不见或抹煞其价值。
10.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11.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荣誉与奖励,绝不能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
12.文章从莫言获奖的感言写起,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观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文章观点。
13.作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应该清醒与理智地对待荣誉与奖励的观点。
14.略(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完成时,对莫言的“清醒”作简要分析,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出明确、合理的见解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习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关于本文作者、所写人物及写作背景。
2.读文时注意字的正音和词的释义,把文中的成语圈出来。
3.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4.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新知认知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三、预习检测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 ) 选pìn( ) 挚友( ) yáo( )言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妇rú( )皆知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________(奠定 奠基)人和开拓者。
(2)佩服他、________(仰慕 羡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在北京,见到________(阔别 离别)了22年的稼先。
(4)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_______(提议 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______学家。与_________共获1957年诺贝尔_______学奖。
(2)邓稼先(1924-1986),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_______、______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____________”功勋奖章。
4.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② ③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5.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参考答案:
xūn 聘 zhì 谣 xiǎn xiè cuì 孺
2.(1)(1)奠基 (2)仰慕 (3) 阔别 (4)建议
3.(1)物理 李政道 物理 (2)原子弹、氢弹 两弹一星
4.B 5.D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明确: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阅读注意: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概括六个部分的内容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5)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反馈: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4.简要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方法提示:巧用文章小标题,采用题目扩展法,或摘录文中的重点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5.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6.结构层次:
二、深入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2.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
3.圈划作者评价邓稼先的词句。
4.说说文章哪几部分表达对邓稼先深情和评价?
“两弹”元勋——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能走”——形象地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
永恒的骄傲——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些评价可归纳为几个方面来说的?
明确:
6.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文本细读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明确: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明确:
四、品味语言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什么?
明确: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什么?
明确:
3.说说你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5.“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明确:
6.赏析“我不能走”。
明确:
7.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译文:
好处:
赏析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词。
明确:
9.“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
五、写法探究
1.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明确:
2.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课后练习
根据对课文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课后导练】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答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二)阅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答案:
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掌握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 揣摩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男儿”。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人物传记,是一位蜚声世界半世纪的科学家,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另外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撰写的回忆录。赞美了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优秀品质。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杨振宁和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
1.了解“两弹一星”。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作者、人物简介。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4.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5.正音识字:(结合“读读写写”)
氢弹 懈怠 癌症 署名 交瘁 奠基 开拓 元勋 难堪 孕育
选聘 无垠 夐 黯兮 鲜为人知 日曛 挚友 妇孺皆知
6.词语解释。
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满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环绕。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7.成语积累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
1.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明确: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阅读时注意: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概括六个部分的内容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5)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反馈: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3.简要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方法提示:巧用文章小标题,采用题目扩展法,或摘录文中的重点句。)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写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 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5.结构层次:(出示PPT)
(二)深入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与于敏联合署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⑥给杨振宁的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2.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九、十两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
第六部分。
3.圈划作者评价邓稼先的词句。(出示PPT)
4.说说文章哪几部分表达对邓稼先深情和评价?
小标题:“两弹”元勋——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那“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一腔热血。
永恒的骄傲——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
5.这些评价可归纳为几个方面来说的?
明确:巨大贡献 崇高的人格
6.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第二课时
一、文本细读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明确: 1)作者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创设一种宏观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的落后造成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增强了,科技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 。
2)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历史和现实两相对比,为邓稼先的出场设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显得大气磅礴,突出邓稼先的功勋。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明确: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二、品味语言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什么?
明确: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什么?
明确:“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3.说说你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5.“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明确:既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又写出了邓稼先所肩负的使命的重大。这一系列推测,实际是对邓稼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无比敬佩与热情讴歌,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6.赏析“我不能走”。
明确:语言描写,刻画出邓稼先是一个爱国、执着、果断的人。
7.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夜里出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赏析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词。
明确:引用“五四”时代一首歌的歌词,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说明他正是这样有血性的中国男儿。突出了邓稼先坚强的意志及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9.“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三、写法探究
1.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明确:(1)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2)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3)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2.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四、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拓展延伸
《两弹是他的勋章》(徐焰)
1.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2.一次实验,原子弹坠地摔碎,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捧起核弹头仔细检查原因。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他已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受损,骨髓里已侵入了放射物。
3.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4.他无力的倒在床上,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他来得这样快。”
踏遍戈壁共草原 张爱萍
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练习
根据对课文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