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嶙峋海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典型地貌
洪积—冲积
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共32张PPT)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步: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 一般而言,剖面图中底层岩层年龄老,上层岩层年龄新
平面图中多根据图例判定岩层年龄。背斜岩层年龄中间老,两侧新;向斜岩层年龄中间新,两侧老
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年龄新
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弯曲或新老关系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判定图示为向斜还是背斜
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断层构造
第三步:特定情况的判定 地层出现缺失 原因: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后来地壳隆起,原沉积物被侵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的来源
侵蚀面上覆有
新岩层 原因: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造成的
地层中有侵
入岩 原因:地层形成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地层形成的时代
配菲
0老题试做悟高考
两
甲
M
N
乙
35
39
158
85
283
309
0
270
D
35
170
Q
37
Q第四系
P二叠系
83
C石炭系
D泥盆系
80
83高程点
2志留系上段
等高线/米
S忐留系下段等高距为50米
二
地层界线
0方法规律精研析
0命题猜想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