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1 11: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品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体会田园生活的意境和感受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课前导入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熙四年因病辞归,时年68岁.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这首描写了农村的春天。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提示: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
(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夜
当家 繁忙
促耕织 乐趣
学种瓜

第二课时 稚子弄冰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品读古诗,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带着问题“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已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脱晓冰
当银征
敲玉磬
碎地声


第三课时 村晚
一、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激发疑问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出示《村晚)图片,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寒漪”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
二、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让学生讲讲解决不懂问题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等。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三、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教学反思】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从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面画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朗读——感受——朗读”,把这几步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童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