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①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
定都:长安
②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一、隋的统一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影响: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zxxkw
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户籍、人口表
上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口数量增长
隋朝垦田表
上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垦田面积扩大
含嘉仓示意图
隋朝疆域图
二、大运河的开通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2时间:
3人物:
4规模:
5意义: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
隋炀帝
三点
四段
五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6.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李敬方
从消极方面来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百姓,对人民造成了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但从积极方面来说:大运河有利于古代粮食、物资的运输,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当时隋朝对全国的统一。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
的大动脉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zxxkw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
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
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大家可以从北向南依次说出大运
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沟通了哪五大水系
中心
运河古今风貌
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魏晋,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如果我们穿越到古代,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要通过什么途径?
但后来,出身门第高的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
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门第高就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官就一定得差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创立的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度的完善: 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明经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设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科举制度的僵化: 明朝
明太祖:采取八股取士
科举制度的废除: 清末(1905年)
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特 点:
科举制正式诞生
1.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
2.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3.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
只 注 重 门 第
凭才学做官
请你为他们排序
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有谁?
皇帝
最大获益者
一个读书人的一生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
意思:
选拔人才,维护其统治
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纪晓岚
林则徐
苏轼
包拯
他们都曾进士及第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材料研读: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思考
徭役、兵役繁重
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连年征战,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2.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营建东都洛阳
乘龙舟出游江都
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zxxkw
徭役兵役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