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机械效率 学案
(学生用卷)
第一课时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5-86,完成以下问题:
1.必须要做的功为 ,克服机械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得不做的功为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为 ,即W总= + .
2.有用功和额外功不是 的,有用功与额外功视情况而定,对一种情况来说是有用功,对另外一种情况来说可能是额外功.
知识点二 机械效率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6,完成以下问题:
物理学中,将 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用η表示,公式为η=.
【合作探究】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答: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答: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示机械效率,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
答:
4.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
5.应用机械效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 如图,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
解答
【教师点拨】
机械效率不是 的,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在 中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同一机械在不同的做功过程中,提起的物重不同,机械效率也会不同.
【跟进训练】
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75%,这说明使用这一装置做功( )
A.总功是额外功的3倍 B.有用功是额外功的3倍
C.总功是有用功的3倍 D.额外功占总功的
课堂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W总=W有+W额.
2.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η=,常用百分数表示,η<1.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3节 机械效率 学案
(教师用卷)
第一课时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5-86,完成以下问题:
1.必须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机械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得不做的功为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为总功,即W总=W有+W额.
2.有用功和额外功不是绝对的,有用功与额外功视情况而定,对一种情况来说是有用功,对另外一种情况来说可能是额外功.
知识点二 机械效率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6,完成以下问题:
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用η表示,公式为η=.
【合作探究】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答: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示机械效率,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
答:用百分数表示更好.
4.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就越大,这个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5.应用机械效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 如图,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
解答 起重机提高物体的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G=3 600 N.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Fh=Gh=3 600 N×4 m=14 400 J=1.44×104 J,起重机做的总功W总=W有+W额=14 400 J+9 600 J=2.4×104 J,因此,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60%.
【教师点拨】
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在一次做功过程中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同一机械在不同的做功过程中,提起的物重不同,机械效率也会不同.
【跟进训练】
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75%,这说明使用这一装置做功( B )
A.总功是额外功的3倍
B.有用功是额外功的3倍
C.总功是有用功的3倍
D.额外功占总功的
课堂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W总=W有+W额.
2.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η=,常用百分数表示,η<1.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案
(学生用卷)
教学目标重难点
【重点】
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难点】
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7-88,完成以下问题:
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是 。
2.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 ,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合作探究】
探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我们需要测量哪几个量?怎样计算有用功?怎样计算总功呢?
答:实验原理:η==.
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 m的细绳.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④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G/N h/m W有/J F/N s/m W总/J η
1
2
3
4
实验结论:①动滑轮重力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 .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 .
知识拓展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角的关系
实验猜想:①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②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器材: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实验步骤:①测量小木块的重量,记录数据.
②把小木块用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木块上升的高度h.
③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②.
④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分别铺上棉布、毛巾,重复步骤②.
注意事项:①要匀速拉动物体.②拉力要与斜面平行.③及时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
斜面倾斜程度 斜面 材料 木块 重/N 斜面高度/m 有用 功/J 拉力 /N 斜面 长/m 总功 /J 机械 效率
较缓 木板 1 0.1 0.1 0.2 0.2 0.14 71.1%
较陡 木板 1 0.172 0.12 0.3 0.2 0.21 83.3%
很陡 木板 1 0.24 0.24 0.4 0.7 0.28 85.7%
棉布 1 0.21 0.21 0.5 0.2 0.27 68.6%
毛巾 1 0.21 0.21 0.5 0.2 0.42 37.1%
实验结论:斜面越陡,越不省力,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教师点拨】
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的 无关.当升高高度增加时,有用功增加,总功也按比例增加,从而使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不变.理论推导如下:η====.
【跟进训练】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1)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 个,其中动滑轮有 个.
(2)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课堂小结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案
(教师用卷)
教学目标重难点
【重点】
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难点】
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7-88,完成以下问题:
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是η==.
2.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机械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合作探究】
探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我们需要测量哪几个量?怎样计算有用功?怎样计算总功呢?
答:实验原理:η==.
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 m的细绳.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④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G/N h/m W有/J F/N s/m W总/J η
1
2
3
4
实验结论:①动滑轮重力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知识拓展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角的关系
实验猜想:①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②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器材: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实验步骤:①测量小木块的重量,记录数据.
②把小木块用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木块上升的高度h.
③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②.
④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分别铺上棉布、毛巾,重复步骤②.
注意事项:①要匀速拉动物体.②拉力要与斜面平行.③及时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
斜面倾斜程度 斜面 材料 木块 重/N 斜面高度/m 有用 功/J 拉力 /N 斜面 长/m 总功 /J 机械 效率
较缓 木板 1 0.1 0.1 0.2 0.2 0.14 71.1%
较陡 木板 1 0.172 0.12 0.3 0.2 0.21 83.3%
很陡 木板 1 0.24 0.24 0.4 0.7 0.28 85.7%
棉布 1 0.21 0.21 0.5 0.2 0.27 68.6%
毛巾 1 0.21 0.21 0.5 0.2 0.42 37.1%
实验结论:斜面越陡,越不省力,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教师点拨】
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无关.当升高高度增加时,有用功增加,总功也按比例增加,从而使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不变.理论推导如下:η====.
【跟进训练】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1)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3个,其中动滑轮有2个.
(2)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2.5%,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课堂小结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