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八、《出师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八、《出师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1 12: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八、出师表?诸葛亮
【2019年与《十渐不克终疏》对比考查】












































































赏析评点
第一部分( 第1~5段 ):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一层( 第1段 ):分析了当前蜀汉的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从关系国家存亡和忠于先帝的角度来谈应当广开言路,振奋人心。
第二层( 第2段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从制度的执行上给出建议。强调了国君不宜干预法度的执行,以免影响公平公正。
第三层( 第3~5段 ):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之士,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以品行、才能和忠诚度为依据推荐人才,说明他们的可用之处,并以“先帝简拔”来强调他们的忠实可靠。体现诸葛亮在人事安排上的周密。
单独提出向宠,称赞其才能,强调他是受先帝赞誉和大家一致推举的,意在提醒刘禅要充分信任和依赖他。
借古鉴今,郑重告诫,情深辞切。
回忆与先帝论史的情形,意味深长。
第二部分( 第6~7段 ):追述以往经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以“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来称颂先帝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
“受任”两句洗练工整,千古流传,既高度概括了诸葛亮追随先帝、为之奔走效劳的艰难历程,又表明了他感恩报效先帝的一片忠心。
叙述“受命”后的心情和行动,即“出师”的思想基础。
指出出师北伐的物质基础已备,时机已成熟,表明自己“兴复汉室”的决心。
再次强调郭攸之等人的职责,意在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第三部分( 第8段 ):总结全文,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愿陛下……先帝之灵”从反面再次强调自己“兴复汉室”的决心。
“若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从反面再次强调郭攸之等人的职责。“陛下……雅言”告诫后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用语得体,情真意切。
虽只是表文必备的结束语,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足见作者的耿耿忠心。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23年在位。
?〔崩殂( cú )〕指帝王之死。
?〔秋〕时候。
?〔内〕朝廷。
?〔外〕这里指疆场。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礼遇。
?〔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 的范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展。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陟( zhì )罚臧否( pǐ ),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 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 )不同。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异同,这里指不同。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刑〕罚。
〔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 yī )、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黄门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简拔〕选拔。
〔愚〕我,谦称。
〔咨〕询问。
〔裨补阙( quē )漏〕弥补缺失疏漏。
〔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向宠〕蜀将。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唯向宠所部完整无损,诸葛亮认为他善于治军,临行将军事托付给他。
〔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淑,善。均,公正、公平。
〔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向宠曾为中部督。
〔行( háng )阵〕行伍,部队。
〔先汉〕即西汉。下文的“后汉”即东汉。
〔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痛恨〕痛心、遗憾。
〔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 147—167年在位 )和灵帝刘宏( 168—189年在位 )。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
〔尚书、长( zhǎng )史、参军〕都是古代官职名。这里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 指以死报国 )。
〔躬耕〕亲身耕种。躬,亲自。
〔南阳〕东汉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带。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
〔闻达〕有名望,显贵。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猥( wěi )〕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感激〕感奋激发。
〔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
〔尔来〕自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二十一年。指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 )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到蜀汉后主建兴五年( 227 )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前后计二十一年。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夙( sù )夜〕早晚,日日夜夜。
〔不效〕没有效果。
〔五月渡泸〕蜀汉后主建兴元年( 223 ),蜀汉南方四郡先后发生叛乱。建兴三年( 225 )三月,诸葛亮率师出征,同年五月冒着致病的瘴气强渡泸水。泸,水名,指今雅砻( lónɡ )江下游和金沙江汇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
〔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南方已定〕指建兴三年( 225 )秋,诸葛亮率军平定了南方的叛乱。
〔奖〕鼓励。
〔庶〕表示期望。
〔驽( nú )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排除,铲除。
〔旧都〕原来的都城,指东汉都城洛阳。
〔斟酌损益〕斟酌利弊。斟酌,考虑可否。损,损害。益,益处。
〔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告〕祭告。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
〔慢〕怠慢,疏忽。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咨诹( zōu )善道〕询问( 治国的 )好方法。诹,询问。
〔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涕零〕流泪,落泪。


一、内容主旨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品格。
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
1.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串着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抒情线索。第二部分寓情于事,在作者叙述身世及追随先帝创业和“受命以来”的经历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2.语言质朴,恳切而精练。全文共624字,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串全篇,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

1.谦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如:愚以为营中之事。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敬称。
【帝】对皇帝的尊称。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进言时不可直呼帝王,而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古代官职名称。
【有司】古代朝廷分职设官,各有所司,故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的副职。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参军】“参谋军务”这一官职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4.古代地名。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复习计划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 1 )中道崩殂   崩殂: 指帝王之死 ?
( 2 )益州疲弊 疲弊: 人困财乏 ?
( 3 )引喻失义 引喻: 称引,譬喻 ?
( 4 )陟罚臧否 陟: 提拔,晋升 ?
臧否: 赞扬和批评 ?
( 5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 选拔 ?
( 6 )性行淑均 淑: 善 ?
均: 公正,公平 ?
( 7 )晓畅军事 晓畅: 精通 ?
( 8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这里表示原因[2019]
( 9 )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 希望 [2019]?
( 10 )躬耕于南阳 躬: 亲自 ?
( 11 )猥自枉屈 猥: 辱。谦辞 ?
( 1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 拜访,探望 ?
( 13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奔走效劳 ?
( 14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 自那时以来 ?
( 15 )庶竭驽钝 庶: 表示期望 ?
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
( 16 )攘除奸凶 攘除: 排除,铲除 ?
( 17 )斟酌损益 损: 损害 ?
益: 益处 ?
( 18 )咨诹善道 诹: 询问 ?
( 19 )察纳雅言 纳: 采纳 ?
2.通假字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3.一词多义
( 1 )论
( 2 )忠
( 3 )行
( 4 )遗
( 5 )任
( 6 )临
( 7 )道
4.古今异义
(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 )诚宜开张圣听
( 3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4 )先帝不以臣卑鄙
( 5 )未尝不叹息痛恨
( 6 )由是感激
( 7 )临表涕零
5.词类活用
( 1 )名词作状语
北定中原     北: 向北 ?
( 2 )形容词作动词
①亲贤臣 亲: 亲近 ?
②远小人 远: 疏远 ?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 保全 ?
( 3 )形容词作名词
①作奸犯科 奸: 奸邪的事 ?
②为忠善者 忠善: 忠善的事 ?
③优劣得所 优劣: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④攘除奸凶 奸凶: 奸邪凶恶的人 ?
( 4 )动词作名词
①志虑忠纯 虑: 思虑 ?
②恐托付不效 托付: 托付的事 ?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文:( 陛下 )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 群臣的 )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气节。
( 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隆昌盛的原因。
( 3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019]
译文:这( 些 )都是忠正贤明、( 可以 )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 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 5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我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东吴 )。
( 6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文:陛下自己也应该思虑谋划,主动询问( 治国的 )好方法,识别和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
二、理解性默写
1.《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不求闻达于诸侯 ”。?
2.《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3.《出师表》中揭示西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 ,?
 远小人 ”。?
4.《出师表》中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 , 不宜异同 ”。?
5.我们初三学生距离中考的日期屈指可数,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来概括的是“ 可计日而待也 ”。?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第1段写诸葛亮分析天下大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当前正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后主刘禅能“居安思危”;②为下文自己的建议能被君主接受做铺垫。
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课后练习第二题变式]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
3.第5段开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2019·安徽改编]
对比。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形成对比,鲜明深刻地阐述了“亲贤臣,远小人”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原因。
4.古代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作者是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提醒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有利于国家强盛与发达。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此处照应了前文的哪句话?
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目的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前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细读全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推荐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7.诸葛亮为什么要向后主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启发后主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从而奋发图强,不负先帝遗愿,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
( 二 )阅读启示探究
1.文中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这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心理?说说你的看法。
表现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和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对刘备的深切怀念。
2.“三顾茅庐”中,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2019·江苏连云港]
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 猥自枉屈 );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以实现抱负。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诗的认识。
示例:这句诗是对诸葛亮的至高评价。诸葛亮肩负托孤之责、复兴之任,所写表文既是臣下对君主,又是长辈对晚辈,措辞婉转,情辞恳切,感人至深,千古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