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回延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色。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检测
1、读准下列粗体字的读音。
羊羔羔(gāo ) 搂定(lǒu) 白羊肚(dǔ)
糜子(méi) 黍类(shǔ) 油馍(mó)
气喘(chuǎn) 眼眶(kuàng) 树梢(shāo)
满窖(jiào) 脑畔(pàn)
2、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于山东枣庄市峄县。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造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他的《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都很有影响。本文选自他的诗集《贺敬之诗选》。
3、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回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于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4、知识链接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曲调淳朴高亢、粗犷豪放,联想丰富,感情热烈奔放。
三、初读,感知民歌魅力
1、《回延安》视频朗读欣赏
2、读准节奏和重音
3、自由朗读,理清思路
诗人贺敬之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当他回到延安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请大家各自快速朗读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兴奋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感激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喜悦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赞颂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热爱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3、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
明确: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
具体语句:“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等。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四、品读,品味语言
一首好诗,诗中少不了精彩的语言运用,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1、圈出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并和大家讨论与分享其表达效果
(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导)
请你根据“从 (字词、句),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句式说话。
如题目中的“回”,“回”意味着事先到过去过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拉近(突出/写出)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
又如:开头第一部分中“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又如第一部分: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达情意更加强烈。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2、浓郁的地方特色。
叠字的大量运用,带有陕北口语的特色,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诗中的叠字词语,有表事物的,如“树根根”“羊羔羔”等;有表数量的,如“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有表情态的,如“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还有表颜色的,如“白生生”等。还有如“登时”“莫要”等陕北口语入诗,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诗人形象、生动地抒发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3、 诗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合作分析其中的表达效果。
请你根据“从 诗句中的可知,采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的句式说话。
如:拟人: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重回故地的无限喜悦感情。
拟人: “母亲延安换新衣”表现延安的巨大变化。
比喻:“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
夸张:“双手搂定宝塔山”传神写出诗人思念延安的热切心情。
比喻:“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将延安比作母亲,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
夸张:“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夸张:“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夸张、比喻:“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知识链接:
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第二部分中运用比兴方法、排比修辞方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
比兴 排比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起兴,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成长的经历。
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比兴:“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表现了延安人民热情好客。
比兴:“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美好未来。
排比:又如第四部分中“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写出了延安变化之大。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小结:《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五、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明确:表现了延安人民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3、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六、课堂小结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歌。
七、课后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八、中考链接
1、填空:
贺敬之,当代 ( 诗人 )、 ( 剧作家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 》(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放歌集》,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拟人)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D)
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A.①披彩虹 ②亮又明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 ②披彩虹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 ②迎春风 ③亮又明 ④披彩虹
D.①宽又平 ②披彩虹 ③亮又明 ④迎春风
4、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5、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B(“脑畔上”本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2张PPT)
《回延安》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贺敬之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1、读准下列粗体字的读音。
羊羔羔( ) 搂定( ) 白羊肚( )
糜子( ) 黍类( ) 油馍( )
气喘( ) 眼眶( ) 树梢( )
满窖( ) 脑畔( )
gāo
lǒu
dǔ
méi
shǔ
mó
chuǎn
kuàng
shāo
jiào
pàn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于山东枣庄市峄县。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造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他的《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都很有影响。本文选自他的诗集《贺敬之诗选》。
2、作者简介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回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于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3、写作背景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曲调淳朴高亢、粗犷豪放,联想丰富,感情热烈奔放。
4、知识链接
1、《回延安》视频朗读欣赏
2、读准节奏和重音
3、自由朗读,理清思路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兴奋
感激
喜悦
赞颂
热爱
3、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
明确: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具体语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母亲延安换新衣”
“再回延安看母亲”
......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1、圈出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并和大家讨论与分享其表达效果。
请你根据“从 (字词、句),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句式说话。
如题目中的“回”,“回”意味着事先到过去过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拉近(突出/写出)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
又如:开头第一部分中“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又如第一部分: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
“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达情意更加强烈。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叠字的大量运用,带有陕北口语的特色,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诗中的叠字词语,有表事物的,如“树根根”“羊羔羔”等;有表数量的,如“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有表情态的,如“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还有表颜色的,如“白生生”等。还有如“登时”“莫要”等陕北口语入诗,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诗人形象、生动地抒发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2、浓郁的地方特色。
3、 诗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合作分析其中的表达效果。
请你根据“从 诗句中的可知,采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的句式说话。
如: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重回故地的无限喜悦感情。
“母亲延安换新衣”
拟人,表现延安的巨大变化。
“长江大河起浪花”
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
“双手搂定宝塔山”
夸张,传神写出诗人思念延安的热切心情。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比喻,将延安比作母亲,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夸张、比喻,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知识链接:
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第二部分中运用比兴方法、排比修辞方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起兴,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成长的经历。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比兴,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表现了延安人民热情好客。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美好未来。
又如第四部分中“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
排比,写出了延安变化之大。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比兴
小结:《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明确:表现了延安人民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3、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歌。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1、填空:
贺敬之,当代 ( )、 (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 》(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 》,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
剧作家
放歌集
白毛女
2、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拟人)
A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A.①披彩虹 ②亮又明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 ②披彩虹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 ②迎春风 ③亮又明 ④披彩虹
D.①宽又平 ②披彩虹 ③亮又明 ④迎春风
D
4、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A
5、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