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05: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案及课后反思
彩虹路小学 玉要群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形成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同时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意义。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的,还觉得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实际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它的含义。
难点: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40+2)× 3 40×3+2×3
1、先口算,再说说运算顺序。
2、师:因为结果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3、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读3次,加深印象)
师:谁能把这个等式读一遍?谁再来读一遍?谁能流畅地再读一遍?
4、观察比较,找出等式的特点
师:这道等式,你发现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预设——相同:都有3个数,都有加法和乘法,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运算顺序不同)
5、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个等式的特点,那么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学习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二、新授
1、出示问题:我们学校购买了20套漂亮的桌椅,每张桌子153元,每把椅子47元,学校购买这些桌椅共需多少钱?(列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计算。(在你们的练习纸上算一算)
3、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请你来 师边板书:(153+47)×20
师:153+47算的是什么?×20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我们一起来算一下结果(师生同算)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请你说(153×20+47×20),153×20,什么意思, 47×20什么意思,合起来是什么意思(20套桌椅一共多少钱)
师:我们一起来算一下结果,也是4000元,这说明两个式子相等,可以用等号连起来。
师:同学们把这个等式读一遍(生读),再试着从右往左读
师:我们又来看看这个等式左右两边有什么异同。
??? 左边是153、47、20三个数,右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数,
??? 左边只有乘加两种运算,右边也只有这两种运算,我们又找到了一个这样的算式。
??? 从左往右看是把(153+47)×20这个算式拆成了153×20和47×20再加
4、老师规定数,学生照样子写算式(4、7、8)
师:下面老师给你提供3个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我就提供4、7、8吧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给大家分享一下,请你来。
(预测)生:(7+8)×4=7×4+8×4
???师:(手指左式) 这是几个4(15个4),(手指右式)几个4(7个4),几个4(8个4),合起来几个4(15个4),相等吗?(相等)
师:还有不同的写法吗?(生2演板)(讲意义引出相等)
师:如果老师不提供数据,你们能自创这样的等式吗?我请个同学上来写,你们每人写一个就几十个了,我再叫你写还能写吗?(能)
???师: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写不完)那说明它有一定的规律,那这个规律是什么规律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简称乘法分配律(板书)。
师:如果有人问你什么叫乘法分配律,你怎么说啊?
???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所有这些算式(手指算式),这是几个数?(2个数)两个数的什么啊(和),两个数的和与这个数怎么样(相乘)
师: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那右边呢?(手指算式)是用括号里面的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请看课本36页连读2遍。
6、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师: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段文字的意思,也就是用一个式子表示所有式子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有困难的同桌之间可以商量一下(生讨论)。
师:我发现有同学已写好了,下面我请个同学上来写一写,请你来(生演板)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这个式子(a+b)×c=a×c+b×c
师:(手指公式)这是a、b两数的和与c 相乘,可以写成a×c? b×c再相加
师:还有不同表示方法吗?请你来a×(b+c)=a×b+a×c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这个式子
师:(手指公式)这是b、c两数的和与a相乘,可以写成a×b? a×c再相加
师:还有吗?(生演板:△×(○+□)=△×○+△×□)
师:这样表示行吗?(行)也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写成括号里的两个数先分别与括号外面的这个数相乘,再加。
三、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我们来做练习。
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61+15)×26= ×26+ ×26
6×(17+21)=6× +6×
31×4+16×4=( + )×4
21×47+21×53=( + )×21
9×55+45×9=( + )×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28
(11×25)×4=11×4+25×4
(18+15)×26=18×15+26×15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处呢?(简便)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例如(8+4)×25,如果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能口算出来吗?(很难,很麻烦,是吧)这时候乘法分配律就派上用场啦,我们可以把(8+4)×25转化成什么?(8×25+4×25)可以口算了吗?你看计算简便多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0+2)× 3 = 40×3+2×3
(153+47)×20= 153×20+47×20
(7+8)×4=7×4+8×4
(4+7)×8 = 4×8+7×8
……
(a+b)×c ??=?? ?a×c+b×c
a×(b+c) ??=? ?a×b+a×c
课后反思:这节课一开始,我先由两道相关联的四则混合运算导入,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接下来通过解决问题,引领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读等式、观察分析算式,找异同点之后,再根据规律自创例子,最后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这节课准备得不够充分,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①有些环节连接不紧凑,过渡不自然。
②本来已经设计好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结果也漏掉了。
③有些数学用语不够准确,随意性大。
④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练习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以后,有的学生会与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相混淆,或者是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也去简算了。针对学生在简便运算中所出现的错误,课后我通过组织学生辨析讨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取得了亡羊补牢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