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科学探究:通过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解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条件一、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自西向东公转同时又自转;
条件二、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每月的初一;
条件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条件四、在地球上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 这样具备4个条件就会发生——日食
教学准备
课件1(日食的过程);课件2(日食及月食的成因);三球仪、乒乓球;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直径38厘米的实心圆。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故事一则;
2、日食过程图片。谈话:天文现象中的日食和月食一样,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只能看到这么一次,甚至一次也看不到。所以,我很愿意了解他们的成因。(板书:日食和月食)
现实生活中你看到过日食现象吗?它是怎样的呢?想看吗?
二、推想: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1、借着学生的疑问提出问题: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日食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2、学生讨论推测日食形成的原因
3、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猜测的说说,日食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如最容易想到日、月、地三者形成一条直线)
4、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引导分析
(1)如:学生提出日食形成的条件之一:太阳、月球、地球要形成一条直线。
可放开让学生说一说,并可以出示三球仪让学生实验演示。
(注意教师要补充三球仪的有关知识如;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形状、距离、位置等。同时教师有疑问: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也是一条直线为什么就没有发生日食呢?)
小结:发生日食时:必须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板书:同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2) 如果没有同学提出:教师引导学生从:宇宙空间中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是如何运动开始。
(3)哪月球如何才能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又怎么样才能形成一条直线呢?
(4)学生说一说,如说不出,教师可以播放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运动的课件。
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板书: 三球运动)
(5)三球仪演示(三球运动,月球在中间,同一条直线)
(6)日食的确是发生了,但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日食?为什么?
(7)学生能回答出,不是 只是地球上一定区域内的人,一部分人才能看到日食,哪些地方的人呢?
(板书:月球影子,日全食 日偏食)
(8)讲述:日食形成的阴影及日食的种类和运动中处于月球阴影中的人看不到或看到一部分太阳——发生日食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日食形成应具备的条件。
教师解释同时具备这4个条件就发生了日食
原来都是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天体运动的结果。
三、学生模拟日食形成实验,验证日食形成应具备的条件
1、乒乓球代表月球,脑袋代表地球,“圆”代表太阳。用一只眼睛眯起来观察
2、教师提示三者的运动如何,大小,位置怎样,具备4个条件
3、教师指导:调整距离,左右运动试着形成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四、播放日食成因视频(2分钟),日食成因,文字小结。
五、播放日食过程及现象视频(3分钟)
六、日全食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巩固(日食的三种类型)。
七、日食相关知识“课堂小结”,小资料展示。
八、认识月食的成因及现象。
1、推想:月食的成因?
2、分组讨论后交流。
3、课件展示月食形成的原因。
九、课堂巩固练习。
十、分享本节课所学。 板书: 日食和月食
太阳、月球、地球
应具备的条件:三球在运动
月球在中间
同一条直线
处在月球的影子中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