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第五届高考测评活动高一(上)期末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礼记》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三字经》说“夏传子,家天下”;《史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二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这说明,中国早期国家制度明显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禅让制 B.宗族血缘关系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
2.(2分)周武王把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突出作用是( )
A.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B.增大诸侯权力,分散国家权力
C.增强了周天子的权威和势力
D.协调等级关系,构织统治网络
3.(2分)《殷本纪》载:商朝的相,权力很大,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辅佐了汤的孙子太甲,太甲暴虐无道,伊尹将他放逐。《周本纪》载:国人暴动后,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厉王出逃,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这表明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B.相权高于天子权
C.相权与天子权相互制约,走向完备和成熟
D.神权与王权结合
4.(2分)秦朝建立的郡县制与周代以来的分封制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
A.使贵族政治走向完备和成熟
B.成为我国最早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完全消除了地方抗衡中央的因素
D.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制
5.(2分)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如此推崇科举制度,其主要原因是( )
A.科举选官公平、公正和客观
B.选拔方式和标准符合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考试选官,打破了家族关系
D.科举制组建的政府更符合各阶级的利益
6.(2分)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宰相,地方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派文官做知州,同时设通判监督;元实行行省制度,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可知( )
A.君主专制政体和君权逐步强化
B.皇权的独断性和随意性日益加强
C.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否定
D.秦朝创立的各种制度为历代沿用
7.(2分)《明会典》载:“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表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宰相均为小人控制,弊端特别突出
B.宰相专权,容易导致政权丧失
C.清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专制
D.宰相制度职责不分,专权乱政
8.(2分)如表是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1840﹣1842年 1865﹣1878年 1894﹣1895年 1900年
战争 鸦片战争 阿古柏侵占新疆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事件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如表表明( )
A.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
B.帝国主义对华威胁日益加深
C.中国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
D.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9.(2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腐败无能 B.西方各国实力强大
C.西方列强的入侵 D.中国经济的落后
10.(2分)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C.保路运动分散了湖北兵力
D.资产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
11.(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产生过程看具有民主性,体现了民主精神。这主要表现在( )
A.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
B.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
C.宪法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
D.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12.(2分)虽然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其局限性十分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
A.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B.革命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性质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D.立宪派和旧官僚从内部攻击革命
13.(2分)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起的作用是( )
A.组织领导作用 B.先锋模范作用
C.成为运动的主力 D.革命的参与者
14.(2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对工人的领导,注意在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中发展党员,在反对军阀官僚的斗争中,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由此可知,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领导工人运动 B.领导农民运动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武装夺取政权
15.(2分)如表是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结果
民意测验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单位:票)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专制、外国管制、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外国管制19,军阀专制10
2、俄国(苏联)和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苏联)497,美国107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世界:列宁227,威尔逊51 国内:孙中山473,陈独秀173,蔡元培153
如表反映的主流民意是( )
A.革命救国,亲苏远美
B.坚持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
C.联合俄美,武装工农
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6.(2分)如图是《申报》刊登的香烟广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卷烟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抵制洋货实业救国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7.(2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对于国家政治建设的伟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为我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C.确立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D.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8.(2分)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这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打破了美国独霸地位
B.有利于亚太和平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
C.遏制了日本军国势力
D.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础
19.(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主要依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A.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纠正了党内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
C.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首次转移
D.彻底肃清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0.(2分)有学者认为,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是照搬罗马法《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热》则是以罗马法《学说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第加以所仿效。这充分表明,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基础
B.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1.(2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其相同之处是( )
A.两国政体相同
B.都含有与国内封建势力相妥协的内容
C.元首权力巨大
D.两国元首都掌控了议会和内阁
22.(2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23.(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这些充分表明当时的国际局势是( )
A.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B.两强相争,直接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C.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D.全面冷战巩固丽欧洲中心地位
24.(2分)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这些充分体现了(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B.冷战和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C.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格局形成
D.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宰世界
25.(2分)下列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新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B.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区域性冲突已经结束
D.世界矛盾日益缓和,世界局势趋于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
2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祖禹)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论择监司守令曰:“祖宗分天下为十八路,置转运使、提点刑狱,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归于州,州之权归于监司,监司之权归于朝廷。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建置之道,最为合宜。”
﹣﹣《宋史?列传?卷九十六》
(朱熹)因说历代承袭之弊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祎之)与著作郎元万顷……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余卷。时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列传》
材料三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今详著其人,庶后之考心腹股肱之佐,而究其时政化隆污消长之迹者,以览观焉。
作军机大臣表。
﹣﹣《清史稿》卷176《军机大臣年表一》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利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理解材料所说的“分宰相之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的说法。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这一年,陈禹文从航校毕业,辗转进入武汉空军第九总站工作,并参加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大会战,这是他作为空军的一员经历的第一次战役。武汉大会战以中国空军与敌激战闻名。“那时苏联援助中国,来了苏联人和苏联飞机。”作为总机长,陈禹文的任务就是维修苏军志愿队的战机。“我们修飞机的就知道,那时候,苏联的飞机比日军的飞机优势,总是日机被打落得多些。”
﹣﹣摘自《探访抗战老兵 记住他们勿忘前事》原载2014年12月31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一位叫李国芷的女兵,毅然脱下旗袍,抹去脂粉,投身到抗战中,她在后方的伤兵收容所为伤兵们设立俱乐部、组织春游、办壁报,陪他们说话,为他们换药喂食、整理内务、缝缝补补﹣﹣这些点滴细节的描述为残酷的战争场面增添了温馨融和的生活画面,读来使人动容,亦是展现抗战大后方生活情况的生动史料。
﹣﹣摘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德静《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中共对此更为重视……中共的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近代战争,日本利用空中优势控制中国前后方,造成对中国的全方位打击,包括对大后方实施无差别轰炸。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全面战争,使大后方的中国民众切身体会到日本侵略的威胁。换言之,近代武器加强了远程打击能力,使总体战有了可能,却也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众民族意识的集结。当时报纸描述重庆大轰炸后的状况:“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
日军的暴力侵害,延续整个战争的始终,成为激发中国民众敌忾心最直接、持久的因素。高敏夫日记中记有:“前天俘虏过西河涧村,当一位同志告诉群众‘这是鬼子’时,有一位老乡立刻愤怒得要咬他一口,因他们的房屋被烧去不少。这种民族的仇恨使他们咬牙切齿。”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原载《史学月刊》2018年第5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女兵李国芷身上突出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民族意识勃兴的因素,并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进行复议。倘若……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为法律。……第八款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它赋税……为了行使上述各项权力,以及行使本宪法赋予合众国政府或其各部门或其官员的种种权力,制定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合众国官员……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历史文献选集》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1985年
材料二 美国《权利法案》(美国宪法第一至第十条修正案)
第一条修正案 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程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
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要求伸冤的权利。
第二条修正案 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要;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第三条修正案 任何兵士,在和平时期,未得屋主的许可,不得居住民房;在战争时期,除非照法律规定行事,亦一概不得自行占住。
第四条修正案 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索和拘捕的权利……
第五条修正案 非经大陪审团提起公诉,人民不应受判处死罪或会因重罪而被剥夺部分公权之审判……
第九条修正案 宪法中列举的某些权利,不得被解释为否认或轻视人民所拥有的其它权利。
第十条修正案 举凡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政府行使,而又不禁止各州行使的各种权力,均保留给各州政府或人民行使之。
﹣﹣《美国历史文献选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最根本的原则。简要评论美国独立战争后创立的这套民主共和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权利法案》的特点。美国《权利法案》对权利的列举不是采用肯定的语式,而是采用否定的语式(即不准联邦政府……)。这种语式上的安排表现了18世纪末美国人怎样的政府观?
2019-2020学年湖北省第五届高考测评活动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王位继承原则。
【解答】通过材料“天下为家”“家天下”“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二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王位继承方式,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但都主要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故B正确;
禅让制体现公天下,排除A;
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管理地方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
材料信息为体现君主专制特征,排除D。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
【解答】通过材料“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故A正确;
B分散国家权力的说法不正确,排除B;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增强周天子的权威和势力,排除C;
协调等级关系是礼乐制,排除D。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伊尹放逐太甲,周公召公共和执政”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王的权利受到相的制约,说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权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确;
B说法错误,排除;
C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
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到神权的内容,排除D。
故选:A。
4.【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主要考查郡县制的特点。
【解答】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下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形成的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D正确;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这是官僚政治的基本特征,排除A;
B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D。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选官公平、公正和客观是科举制的特点,但不符合“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之所以推崇科举制度,是因为科举制否定了贵族特权,更加符合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了家族关系,这是科举制的影响,但但不符合“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组建的政府更符合各阶级的利益”中的“各阶级”表述绝对化。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故A正确;
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皇城的独断性与随意性,排除B;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
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的各种制度在后代被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完全沿用,排除D。
故选:A。
7.【分析】本题考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专权乱政”“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解答】“均为小人控制”说法绝对,排除A;
“政权丧失”“职责不分”材料中没体现,排除BD;
通过材料“专权乱政”“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以明确宰相度废除主要原因是要加强专制,C正确。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表格,结合表格中战争的影响和事件的原因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表格信息中的战争和事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三元里人民掀起抗英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阿古柏侵占新疆,使得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引起了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使得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由此可知,由于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掀起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故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掀起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不是强调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对华威胁日益加深,故AB项错误。
中国只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沦为殖民地,故C项错误。
故选:D。
9.【分析】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根本原因”,结合列强侵略的影响分析。
【解答】注意关键信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排除。
故选:C。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要求学生结合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来分析。
【解答】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武昌起义时力量并不是非常强大。
B.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是密切相关,是他们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C.保路运动分散了湖北的兵力,只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是主要原因。
D.武昌起义的时候,当时资产阶级政党没有出现统一的领导。
故选:B。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学生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特征来分。
【解答】A.材料是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产生的民主性。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当时的临时参议院制定的。是民主产生的表现。
B.这是从内容上来看的。
C.这也是从内容上看,不是从程序上来看。
D.这还是从内容上来体现出民主性。
故选:A。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来分析。
【解答】A.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革命失败,这是局限性的表现。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最终失败,这也是局限性的表现。
C.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终被废是在革命失败以后,不是革命自身局限性的表现。
D.革命期间,立宪派和旧官僚攻击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局限性的表现。
故选:C。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是组织领导者,先锋模范应该是学生革命的参与者,主要是商人。C符合题干要求,其他选项都不准确。
故选:C。
14.【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一大,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
【解答】依据材料“规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对工人的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故选:A。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大革命的背景来进行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俄国是中国的朋友。列宁是最重要的世界人物。反映了当时国内的主流民意是要拯救国家,亲近苏俄远离美国。
B.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应该是在大革命以后。
C.材料没有体现出武装工农的特点。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应该是在二八年以后才开始。
故选:A。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特点来进行分析。
【解答】A.材料没有反应出卷烟行业举步维艰。
B.用报纸广告利用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宣传是很早就出现的方式,不是新的营销方式。
C.材料看不出是开始抵制洋货。
D.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报纸。体现了反抗日本侵略的要求,看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故选:D。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于国家政治建设的伟大意义”,并准确识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答】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对于国家政治建设的伟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为我囯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政治制度确立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故选:A。
18.【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解答】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B正确;
中国在1971年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
故选:B。
19.【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主要依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故A正确;
B不符合题意,排除;
C错在“首次”,排除;
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A。
20.【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关键信息是照搬罗马法《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等。
【解答】题干罗马法为欧洲多国仿效,反映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故A项正确。
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但与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无关,故B项错误。
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希腊雅典对后世的影响才是民主制,故C项错误。
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
故选:A。
21.【分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主要考查法德代议制的共同点。
【解答】法国是共和政体,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故A错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相妥协的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说明两国宪法都体现了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故B正确;
C、D只适合德国,排除。
故选:B。
22.【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3.【分析】本题考查冷战,解题的关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这些充分表明当时的国际局势是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24.【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
【解答】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25.【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世界政治格局新变化”。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B正确;
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A错误;
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
26.【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演变。
(3)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主要考查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
【解答】(1)特点通过材料“上下相维,轻重相制”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利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统一,弊结合所学知识从北宋积贫积弱角度回答。
(2)理解通过所学知识从皇权加强的最终目的角度分析。
(3)评论结合所学知识从军机处加强皇权的利弊角度,军机处行政特点的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特点: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
利: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国家统一。
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2)皇帝通过制约、限制和分割宰相权力,来控制和掌握最高决策权,最终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3)皇帝通过军机处收回原属内阁的有限参与机密的权力,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所以说它是“隐然执政之府”;但军机处仅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最高中枢权力仍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认为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只是看到表面现象,中央的政治权力因军机处的设立而更为集中。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以及当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来进行综合分析。
【解答】(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对中国抗战的严重,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苏联的国际主义精神;援助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减轻苏联在东方的压力。
(2)从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抗战女兵李国芷身上突出的优秀品质有:服从于抗战的大局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以国为先;爱国;竭尽全力为伤兵服务;勤恳工作;创新工作方式。
(3)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抗战时期民族意识不断的发展,其主要的促进因素包括:日本侵略的威胁和灭亡中国的企图;日军的暴力侵害;战时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教育的极度重视和积极行动。关于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采取持久的战略方针,深入开辟敌后战场,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故答案为:
(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苏联的国际主义精神;援助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减轻苏联在东方的压力。
(2)一切服从于抗战的大局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以国为先;爱国;竭尽全力为伤兵服务;勤恳工作;创新工作方式。(任意两点即可。)
(3)因素:日本侵略的威胁和灭亡中国的企图;日军的暴力侵害;战时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教育的极度重视和积极行动。
地位: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采取持久的战略方针,深入开辟敌后战场,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或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与腐败的国统区形成鲜明对照),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8.【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最根本原则是分权制衡的原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创立的这套民主共和制度是成功的;它使中央三个权力机构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从而有利于防止独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的《权利法案》的特点主要包括:通过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来保障民众的权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这种语式的表达体现了对政府权力制约。
故答案为:
(1)分权原则与制衡原则。实践证明,美国独立战争后创立的这套民主共和制度是成功的;它使中央三个权力机构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从而有利于防止独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特点:通过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来保障民众的权利。政府观: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而首先要受到限制的就是联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