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1 17: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章
第二节
种子植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2.描述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能力方面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2.运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关注植物,热爱大自然。通过小组研究种子的结构,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形成互相合作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2.教学难点:玉米种子的解剖和观察。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玉米和花生果实;观察种子结构所需的各种用具;种子结构的多媒体课件2.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荷花的图片】引言:埋藏了一千多年的莲子,能生根发芽,长成植株并开出美丽的莲花,莲子是种子,它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长的生命力?【展示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引言:这些种子的大小、形态、颜色各不相同,但种子都能长出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这与他们的内部结构有关。
学生思考
说出展示的植物名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自主探究
观察种子的结构1.花生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结构。3.观察玉米种子的纵切面滴加稀碘液后的颜色变化。
介绍实材料和用具;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供种子解剖实物图片。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纠正、补充、完善观察和认识花生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特别新植物的幼体的——胚。
引导学生讨论花生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和种子结构图,6人小组合作实验,将种子剖开并分别用白乳胶粘贴到导学案相应的位置中。
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讨论并完成表格。
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体验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习惯和能力
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让学生能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或从失败中获得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讨论得出结论
产生种子的意义
【问题1】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适应陆地环境?【问题2】埋藏了千年的古莲子为什么能长成植株并绽放出美丽的莲花?
回忆、阅读教材,比较孢子和种子的生命力,讨论并明确种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课堂小结
【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有哪些收获?
2.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归纳总结。
梳理知识,达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种子植物一、种子植物的结构二、产生种子的意义
课后反思
本节重要讲述绿色植物中高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种子植物。种子具有新植物的幼体——胚。种子植物分为两类,他们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知识内容难度不大,而且能够观察到实物较多,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需要观察和操作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种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学习种子植物的两类群。
学生对于动手实验的愿望非常强烈,愿意主动探索和未知的生物科学领域,但是独立完成操作的能力和方法还有待于提高。1.导学案给了学生学习的抓手。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明白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是什么。给学生定了明确的目标,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无从下手而浪费了时间。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自己解剖生活中熟悉的花生和玉米种子,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交流和实践,然后从中获得知识,成功的获得了经验,失败的找到原因,不管正确还是错误,学生都感受到了自己动手,自己探讨的乐趣,这样学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3.通过实物的比较,突破难点。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师指导下,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完善和具备的科学素养。
本节立意于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再进一步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种子的结构,从中理解种子做为繁殖器官所完成繁衍新一代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通过比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以此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综合、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