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8张PPT)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
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
消化腺:
口,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胃腺,
肝脏,
肠腺,
胰腺。
唾液腺,
口腔
咽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食管
胃腺
肝脏
肠腺
胰腺
唾液腺
消化腺
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
胃腺:可产生胃液
胰脏: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肝脏: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无
消化酶,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肝
胰
消化管
消化腺
胃腺
肠腺
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食物的通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暂时贮存粪便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
分泌胰液
分泌小肠液
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
排出粪便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小资料】透析袋
透析袋是一种半透膜制成的袋子,小分子物质可以
透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水、碘分子、葡萄糖
是小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物质。
思考:什么是消化?食物为什么要消化? [演示]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淀粉溶液
透析袋
分析实验
斐林试剂
砖红色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怎样运用模拟实验方法理解实验本质?
模型部位 人体部位
透析袋 小肠内壁(细胞膜)
透析袋周围的水 血液(或细胞质)
透析袋周围的淀粉(葡萄糖) 消化管中的食物
什么是消化?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管内食物怎样被消化的?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问题】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
【程序和方法】
探究问题
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
作出假设
⑴咀嚼后,感觉到甜味,馒头中淀粉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
⑵引起淀粉变化的原因是:
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资料】
淀粉是一种大分子的糖类,无甜味。
麦芽糖是一种小分子的糖类,有甜味。
设计方案
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设置几组实验?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收集唾液之前最好先用清水漱口?
如何判断食物中淀粉是否发生变化?
设计方案
(1)为了测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你的实验分为____组。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液量应该_____,给予的适宜温度应该是_________。
2
相同
37℃左右
放入清水
放入唾液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或唾液
使试管内温度维持在37℃左右,如何保证温度恒定?水浴加热的方法
放入清水
放入唾液
放入清水
⑵ 淀粉液经过上述处理检测淀粉的变化,具体措施是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淀粉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的变化。
设计一张简明的表格,既能展示实验方案又能记录实验数据。
碘液
颜色
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淀粉液+清水
现象
材料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结论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蓝色
蓝色
实验现象:
放入唾液
放入清水
分析及结论
⑴现象分析:
淀粉发生了变化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
⑵得出结论:
淀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实验组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作用
实验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结果
现象
材料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结论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蓝色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对照组
淀粉液+清水 蓝色 变蓝 变蓝
交流反思
(1)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3)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
清水代替唾液,其余条件相同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消化。
⑵实验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思考题:
为什么我们细嚼饭粒或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
淀粉
麦芽糖
(二)胃内的消化
胃壁肌肉发达(蠕动)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
幽门
胃壁
贲门
思考题:为什么胃不会把自己消化掉?
因为胃液中还含有一种物质,叫黏液,它覆盖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黏液膜,能够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同时还有润滑作用,保护胃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损伤。
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的消化
胃蛋白酶结晶
胃溃疡
(三)小肠内的消化是怎样进行的?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小肠壁内有肠腺。
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送入小肠腔。
蛋白质
氨基酸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思考: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需要消化吗?
油层
水层
演示:油、水分层现象
胆囊
胆汁
将胆汁放入油脂中
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胆汁
脂肪微滴
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有消化酶参与)
消化方式
食物在口腔、胃、小肠消化后的产物是什么?
列表总结消化方式与消化后产物:
消化的主要部位
切断、撕裂、磨碎、搅拌
蠕动、混合
蠕动、混合
淀粉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蛋白质
多肽
胃蛋白酶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麦芽糖
多肽
脂肪
脂肪微滴
唾液
胃液
甘油
脂肪酸
胆汁
口腔
胃
小肠
部位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淀粉
葡萄糖
脂肪
脂肪酸、甘油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口腔
胃
小肠
食物的消化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消化的过程
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
蛋白质、淀粉、脂肪主要在小肠中消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什么是吸收?(P14)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2、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思考: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需要消化吗?
观察小肠绒毛(由外到内)
1、小肠外表面与内表面有什么不同?
2、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你能看到 哪些结构?
问题:
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吸收的功能相适应呢?
小肠内表面
许多皱襞和绒毛
(加大了表面积)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
总结: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吸收面积大: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上皮细胞上有微绒毛。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促进吸收。
3、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使营养物质容易通过,提高了吸收的效率。
口腔:基本不吸收。
胃:吸收部分水、酒精。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大肠: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总结: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小结: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麦芽糖
多肽
脂肪
脂肪微滴
甘油
脂肪酸
1、
2、
3、
(口、小肠)
(小肠)
(小肠)
淀粉酶
麦芽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