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2)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6~77页例2、例3及第77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 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此外,还特别突出数感的培养。
例3 通过让学生对照数轴数彩点并有所发现,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1000,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法、写法的本质。
教法与学法
1.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法、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法、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采用探究法、操作法、讨论法,通过观察操作、总结归纳学习三位数的读法、写法,培养数感。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描述法:“手拉手”互助活动是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少年儿童互相结对、互助互学的一项实践教育活动。“五一”期间,手拉手互助小组又要开展活动了。家在农村的欢欢要到家住城市的乐乐家去做客,欢欢一下火车,就见到了乐乐。乐乐一边走一边向欢欢介绍:停车场有三百辆车,他住的楼有一百二十五户人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数、写数。
【品析:用“手拉手”的故事导入,或许是学生所经历的,也或许是学生闻所未闻的,教师简短的几句话可以引起学生的回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项活动的意义。】
游戏体验法: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其中一人在数位表上摆小图片,其余三人说出摆成的数是多少,再转换角色,其中一人说出一个数,另外三人在数位表上摆小圆片。如:
游戏一:数位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702)
百位
十位
个位
●●●●●●●
●●
游戏二:数位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440)
百位
十位
个位
●●●●
●●●●
游戏三: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431。
百位
十位
个位
【品析:游戏的特点是需要多位学生亲身参与,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于是,很容易在不自觉中自主的思考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看看一共有多少个圆点。
(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
(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
(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
2.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想想怎样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可以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可以摆3捆;再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课件出示:
①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六十。
②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和几个一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零五。
【品析: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直观感知数的组成,同时,设计了用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既巩固了数的
组成知识,又为下面学习写数提供较好的素材。】
3.拨珠子,探究数的读、写法。
(1)自主选择:黑板上有3个数:二百三十五、四百六十、四百零五,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①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等。
②认识计数器上珠子表示的意义:百位上表示几个百,十位上表示几个十,个位上表示几个一。
③拨一拨,说一说。拨好数后向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拨的。
(2)写数:学生根据拨出的数写一写,重点突出当计数器上的十位或个位没有珠子时用0占位。
①比一比:46和460,45和405有何不同?
②说一说:让学生直接说说上面每个数的组成。
(3)读数:
①独自读:235、460和405。
②合作议:你是怎么读的?什么位置的零要读?
(4)举例:学生列举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互相读一读。
(5)小结:读数和写数时都从最高位起;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无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写0占位。
【品析:因为学生有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师做好引导。为了突破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这一难点,教学中有意设计了“比一比”和“举例”环节,加深学生的理解。】
4.看数轴,丰富对1000的认识。
(1)数彩点。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数出例3的彩点共有多少个。
①圈一圈,数一数。学生观察,一行10个,圈出10行是100个;之后每100个圈一圈,再数一数共有10个100,也就是1000个彩点。
②比一比,填一填。对照数轴,看数轴0到100之间平均分了多少份,每一份正好代表多少个彩点(10个),根据对应的彩点依次填出数轴上的数。
(2)说发现。观察填好的数轴,你有什么发现?
①说说1000的组成。例如:1000里面有( )个( )或( )个( ),( )和( )合起来是1000。
②指出950和590在数轴上的位置,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例如:950里面有( )个十,( )个( )是590等。
(3)玩游戏。
①找位置。
教师报数,学生找出它在数轴上的位置。
②说组成。指名学生找数轴上的一个点,其他学生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然后说说它的组成。
【品析:此环节是数形结合的综合体现,彩点图与数轴的对应,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的碰撞在本次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方互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学生多角度认识1000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计数单位“千”与“百”“十”有什么关系?
1000里面有10个100,有100个10;反过来,10个一百是1000,100个十是1000。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这节课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了百与千之间的关系。
【品析:通过总结,让学生完整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同时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时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在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为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打下基础。《新课标》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2)
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有10个100。1000里有100个10。”在板书右边读作下面写上“235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
这个数是由2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