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19: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8页的全部内容。
知识梳理
1.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会比较准确地估计物品的重量。
2.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3.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关于克与千克的生活实际问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复习重难点
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
复习方法
1.本课时采用引导法,让学生简单梳理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训练,纠偏固正。
2.大多数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已十分熟悉,少数对克和千克间的单位换算以及比较大小易出错,需要通过练习加以掌握。因此本课学习方法是比较法和训练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谈话导入法:师:说一说你进超市的水果、蔬菜或糖果专区称东西时会用到什么?
生:秤。
师:测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 生:质量单位。
师:质量单位有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克和千克。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克和千克的知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直接触及学习内容,目标明确。】
趣味导入法:爷爷收到了一封信,他看了之后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吧!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 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
孙子:小明   
2016年6月11日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
师:看来要好好学习质量单位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克和千克知识,帮助小明改错!
【品析:利用信件中用错误质量单位,引起学生开心的笑声,进而思考导致错误的原因,进行反思,回顾所学知识,进入复习课程中,积极思考。】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1.要想知道物体的质量,怎么办?质量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咱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又对又快写出?
生:在空白纸上写出。
师: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2.根据学生所写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3.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质量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千克。(一块口香糖、一个二分硬币重大约是1克和一小袋面粉重1千克、两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用天平或其他秤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4.进率关系。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的质量,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多少枚两分硬币加在一起和一千克的面粉同样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千克=1000克。
【品析: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5.测量体重。
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秤。
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称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品析:通过称体重活动,学生兴趣浓厚,记录称体重的过程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索实践,强化提高
1.在(  )里填上“>”“<”或“=”。
500克(  )5千克
2千克(  )2000克
800克(  )1千克
2500克(  )3千克
3050克(  )3千克500克
2.智慧的你算一算。
47千克+34千克=
75克-8克=
300克+700克=
45千克÷9=
3.判断。
(1)一袋奶粉重500克。 (  )
(2)一只鸭重3克。 (  )
(3)一根跳绳长2厘米。 (  )
(4)爷爷体重60千克。 (  )
(5)长颈鹿高4米。 (  )
(6)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4.欧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现知每个玩具重2千克,欧阳的体重是多少?
5.妈妈买了1千克冰糖,煮咖啡用了200克,做绿豆汤用了500克,还剩多少克?(两种方法解答)
6.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老母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质量等于一只老母鸡的质量?
【参考答案】
1.< = < < <
2.81千克 67克 1000克(或1千克) 5千克
3.(1)√ (2)× (3)× (4)√ (5)√ (6)×
4.30-2×2=26(千克)
5.1千克=1000克
1000-200-500=300(克)或1000-(200+500)=300(克)
6.4只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补充。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学生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克与千克的概念,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已经掌握,能够很好的衡量一些物体的质量适合用什么质量单位,能进行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比较单位之间的大小。为了使孩子有更好的感性认识我让孩子在填写单位之前先将自己熟悉的物体质量作一个参照和比较,如在讲“一个桃子重(  )”时,先问学生的体重,学生的回答差不多是20、30千克左右,以此作比较:如果填千克的话梨比人都重,肯定不可能,所以告诉学生在做题时要学会类比,把类
比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同样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看秤,极少数的同学看第二个秤时弄不清单位,这里要重点引导。等量代换中要找准物体之间的联系实际小组讨论,让孩子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解决第二题时要求学生先讲步骤,第一步换算,第二步计算,第三步解答。有了这样明确的思维过程,很多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难题迎刃而解。
我的反思:
?
?
?
?
?
?
?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