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年、月、日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年、月、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19:4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年、月、日
/
/
/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大的知识点:年、月、日的关系、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
1.年、月、日。
该部分知识共包括例1和例2两个例题。例1主要学习大月、小月和2月的天数和规律的知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能推算一年的天数。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并会判断一个公历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24时计时法。
本部分知识主要是学习24时计时法,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学会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3.经过时间的计算。
本部分包含例3,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创设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通过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并利用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创设真实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达到能运用身边事件体验生活时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解答,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24时计时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时间和惜时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活动实践,并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
第1课时 年、月、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7~78页例1及第77~78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依据日历表,通过观察、填表、对比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义及关系,熟知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天数。
教学目标
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大月、小月分别有多少天,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会计算全年的天数。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的天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年、月、日的知识,知道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有哪几个月。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总结、归纳三个方法来认识大月、小月,会计算全年的天数。
承前启后链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课件内容为:小朋友进入天文馆所见到的八大行星、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行图,并以问题形式提供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地球自转和太阳公转有关的年、月、日的知识吧。(板书课题:年、月、日)
【品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对年、月、日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 激趣导入法:今天是几月几号?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纪念的重大节日。你都知道哪些重大的节日呢?
学生讨论交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
【品析: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重大节日或特别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并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观察年历,提取已知信息。
师:观察年历,你看到了什么?在这张年历中藏着许多小秘密,你能找出吗?
学生观察年历,各小组交流讨论。
生1: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
生2: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不相同,有的31天,有的30天,有的28天。
生3:31天的月份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
生4:30天的月份有4月、6月、9月和11月。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仔细。那么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又是几月几日?用笔在年历上圈出来吧!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创造和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这个主动的、相互启发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认识大月和小月。
师:我们习惯上把有31天的月份叫作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作小月。一年共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生:一共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师:丢了哪个月呢?
生:丢了2月。
师:因为2月比较特殊,习惯上叫它特殊月。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哪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呢?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内交流。
方法一:左手握拳(具体图示详见教材第78页),从左手的拳头上依次数出12个月,从食指的第一个凸起开始数,第一个凸起是一月,凹下去的地方是二月,第二个凸起是三月,下一个凹下去的地方是四月……接着按此方法依次数五月、六月、七月,再返回从食指凸起的地方数八月、凹下去的地方数九月……按此方法数到十二月。凡是数到凸起的地方为大月,每月有31天;凹下去的地方为小月,每月有30天,但二月比较特殊,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
方法二: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品析: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倾听能力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利用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怎样记忆大月和小月。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为什么二月有的28天有的29天呢?
师解释:在公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为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实际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回顾、反思、巩固。】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知道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哪些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吗?”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知识。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质疑的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把一年的大月、小月和2月的天数真正掌握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根据大月、小月和2月的天数,部分学生计算一年的天数时,把2月也看成小月,不能正确计算一年的天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不仅是要学生掌握课堂以内的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多多了解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我的反思:
?
?
?
?
?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特殊月:二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