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19: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四 则 运 算
第4课时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页的例4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本节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和总结。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括号的产生,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地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诱导,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智慧闯关游戏导入:在开始今天的探究活动之前,同学们要闯过喜羊羊设置的几道关卡,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入新知的探究。
关卡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例如: 12+23-16     7×24÷6
关卡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例如: 36×4+28    24×3+30÷5
关卡3: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品析: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学习基础。】
童话故事导入:智慧老人来到数学王国,想要进入城内,却被卫兵拦在了门外,说是要通过他们的考验才能进城。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出示一组口算题:
26-24+10   24÷8×7  64+5÷5   8×9-4÷2
请学生说一说:前两题属于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后两题属于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
谈话:这节课,我们跟随智慧老人再次来到“数学王国”,看看还有什么数学问题等着我们来解决。
【品析:首先结合具体式题回顾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其次,“智慧老人”这一童话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情景导入:昨天老师布置了几道数学题,(课件出示)
60÷4+2×3  60÷(4+2)×3  60÷(4+2×3)
小虎看了一眼说:“不用算了,结果都一样。”小丽仔细看了看却说结果不一样。到底谁说得对呢?你来算一算吧!
  引导学生质疑: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
  引出是括号“(  )”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  )”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品析:“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具体情景产生认知冲突,回忆以前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计算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9页例4的算式:96÷12+4×2。
观察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96÷12+4×2 =8+8 =16 按照顺序,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
(2)学习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应该怎么办?
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小括号起到了“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计算时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12+4),再计算除法(96÷16),最后计算乘法(6×2)。
2.学习带有中括号的算式。
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96÷[(12+4)×2] =96÷[16×2] =96÷32 =3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
3.阅读教材第9页的“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材料,学生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的首次使用时间与相应的地点、人名等,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品析:通过学生的独立计算,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之间的区别,能够更深地理解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最后的小结能够很好地、系统地把四则混合运算的的运算顺序整理出来,更方便学生记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1:比较96÷12+4×2、96÷(12+4)×2和96÷[(12+4)×2]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运算的顺序不同,导致计算的结果也不相同。
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品析:在学生理解了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后,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强化认识。】
质疑2:你能试着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归纳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品析:通过讨论交流,把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与应用。】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明确: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公园,到那里看看有关租船的问题!
【品析: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提升认知。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示例:
  四则运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占重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我的反思:
?
?
?
?
?
?
?
?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 =96÷16×2 =6×2 =12    96÷[(12+4)×2] =96÷[16×2] =96÷32 =3
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