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4页的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教学从相同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图形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游戏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播放手影视频)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
【品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学习的目标。】
搭积木比赛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你能很快的按照屏幕上的图搭出来吗?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学生动手搭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搭积木的游戏中继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品析:学生在搭积木的游戏中激起对本节课知识探究的兴趣,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讲故事)这些盲人叔叔有的把大象当成扇子,有的把大象当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有没有好办法帮帮他们?(全身摸一摸)观察一个物体不能只看一方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怎样正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
【品析:课始,用故事导入,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起点,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小组活动:
1.用4个小正方体任意搭出一个几何组合体。
2.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这个几何组合体,在方格纸上画出看到的图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完成后,教师挑选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展示预设:
提问:比较一下这几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发现:这三个几何组合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但是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却是相同的。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这三个几何组合体的形状相同吗?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总结。
不同形状的几何组合体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帮助学生总结:这一节课通过观察多组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我们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
图形和相对位置,而且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在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就是计算,其实在不同的数学运算中都包含着小窍门,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研究运算定律。
【品析: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既梳理了新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示例: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亲自动手拼搭,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感受,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图形和相对位置,而且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我的反思:
?
?
?
?
?
?
?
?
?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2)
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