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1 小数与单位换算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1 小数与单位换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20:0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8、49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在改写时,学生先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还要确定是该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还是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分之一;怎样移动小数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进行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复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先利用身高这一常识导入,理解小数单位换算,再寻找小数单位换算的规律。
2.本节课,主要渗透了以下学习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操作实践的学习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情景导入:学校要举行体操比赛,需要将同学们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
出示第48页情景图,学生说说比较中有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难比较)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品析:本节课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游戏导人:亲切的智慧老人知道我们今天要研究新的数学问题,提前为我们准备了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来练练手,一起来看一下吧!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元=(  )角=(  )分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提问: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
【品析:通过游戏自然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故事导入: 一个晴朗的下午,天空万里无云,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猫在林间追逐嬉戏。突然,小兔停下来对小猫说:“猫老弟咱们比赛跳远吧,看谁跳得远”,小猫:“好啊,好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小兔纵身一跃(1.2米),此时的小猫也早已按耐不住了,只听“嗖”的一声......(95厘米)。小兔说:“看看,我跳得远吧!”小猫说:“哼!你才跳了1.2米,我跳了95厘米,我才跳得远呢!”两个小动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论不休。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到底谁跳得远呢?我们学了“小数与单位换算”后,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品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例1,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小明80 cm、小军1 m 45 cm、小鹏1.32 m、小红0.95 m。回答:怎样能排出他们的高矮顺序?
1.把低级单位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教学例1)
思考:80 cm=(  )m中,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1)理解题意:80 cm、1 m 45 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是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就是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据。
(2)改写方法。
①把80 cm改写成以m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改写。因为1 cm= m,所以80 cm= m,由小数的性质可知0.80 m=0.8 m。(先根据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转化成分数,再转化成小数)  
方法二:用80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 m=100 cm,所以80 cm=(80÷100)m,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只要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得到80 cm=0.80 m,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得0.80 m=0.8 m。
优化:直接除以进率;利用小数点的移动进行改写,相比之下,方法二更简便。 
②把1 m 45 cm改写成用m作单位的数,是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分析:1 m没有变,45 cm改写成用m作单位的数。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 m=100 cm,所以45 cm=(45÷100)m=0.45 m,然后和1 m合并起来得1.45 m。
结论:1 m 45 cm=1.45 m
(3)完成教材第49页上方的“做一做”。
这一题是对把低级单位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巩固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先说一说这种题目的改写方法,再尝试独立完成。
2.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
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例2,思考:如何把0.95 m和1.32 m改写成用cm作单位的数?
(1)分析理解题意:把0.95 m和1.32 m改写成用cm作单位的数,就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
(2)改写方法:(方法对比优化)
方法一:直接根据小数的实际含义改写。0.95 m表示9 dm 5 cm,9 dm=90 cm。90 cm+5 cm=95 cm;1.32 m=100 cm+30 cm+2 cm=132 cm。
方法二:利用高级单位改写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 m=100 cm,所以0.95 cm=(0.95×100)cm=95 cm。同理,1.32 m=132 cm。所以:0.95 m=95 cm,1.32 m=132 cm。
【品析: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尝试,自我探究。这样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从而理解新知,掌握规律,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如何进行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间的互化?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相应的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可以用高级单位的数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相应的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品析:通过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知识及时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要提醒同学们的地方吗?
小结:这节课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小数,能将低级单位名数化为高级单位名数,同时能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求小数的近似数,下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品析: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得以提升。】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示例:
通过本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我使用了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体会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收获了更多学习的快乐。同时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与不足,例如:学生对于用km、m、dm、cm、kg、g、t等字母表示的单位不够熟悉,在所出示的题目不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不能判断这些字母所表示的单位,给单位换算带来了困扰。教学思路不是足够清晰,在学生学会了单位换算之后,漏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没有进行按照高矮顺序排队的环节。
我的反思:
?
?
?
?
?
?
?
?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80 cm=0.8 m    1 m 45 cm=1.45 m
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0.95 m=95 cm    1.32 m=132 cm
低级单位的数高级单位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