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1 19: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第17~31页。
知识梳理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78×(125×8)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 (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复习目标
1.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提高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复习难点: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复习方法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时,教学中采用整理归纳法,把学过的知识按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学生学时采用讨论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复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巩固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记忆,解决了作业中出现的差错。
复习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课堂提问,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三单元,谁能告诉大家第三单元的课题叫什么?
揭示课题:运算定律
2.师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3.汇报交流:其他人补充。
4.展示、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并进行总结。
5.知识结构网络:
运算定律
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a-b-c = a-(b+c)
或者等于这个数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
a-b-c = a-c-b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或者等于这个数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
a÷b÷c=a÷(b×c)
a÷b÷c=a÷c÷b
【品析: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并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填在括号里。
  35×12+15×12=(35+15)×12 运用了(        )
274+58+26=58+(274+26)  运用了(            )
3×8×11×125=(3×11) ×(8×125) 运用了(                    )
2.简便计算。
25×44      3000÷8÷125
9850÷(985×5)  591-238-252
【参考答案】1.乘法分配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1100 3 2 101
三、评价总结,提升能力
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不懂之处吗?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师生共同总结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运用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本单元学习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中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