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第17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 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讲授 讨论交流 资料检索
课前准备 教 师 课件
学 生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引入】情境导入,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新授】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配上有关的解说)【展示】情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资料一:森林大火 资料二:厄尔尼诺现象【小结】引导学生完成【布置作业】 P55 【观看】【讨论、总结】根据图和材料进行分析: 上面的事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讨论】 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听。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可以依靠自动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如砍伐森林、开荒造田、滥捕野生动物、工业污染等。……【小结】1.举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2.谈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