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旋转(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旋转(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1 17: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1课时 旋 转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4页的例1、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例2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例3的教学做好准备。例3借助前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让学生交流讨论,逐步引出画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的过程。
2.理解旋转的含义,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能正确说出旋转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难点: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法与学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
2.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视频出示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梯、推车、小火车等。
师:游乐场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将它们分类吗?
揭示课题:在游乐场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等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样的现
象叫作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旋转(1))
【品析: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学生爱玩的年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游戏导入法: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都玩过什么游戏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
图1    图2    图3
提问:如果让你来玩图1,你准备怎么操作?(把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边的角落。)
(出示动画: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下落)
师:图2又该怎么操作呢?(把图形逆时针旋转90°,放在左边角落里。)
(出示动画: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下落)
师:图3谁来玩?(把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下落。)
(出示动画: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下落)
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旋转(1))
【品析: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体会旋转的特点,从而能正确认识旋转的现象,为后面学习旋转的特征做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出示钟表指针从12指向1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旋转过程:指针从“12” 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出示钟表指针从1指向3的动画。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1)旋转中心: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叫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3)旋转的角度:对应线段的夹角的度数。
◎学生自学例2、例3,教师适当指导。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如下图,图一的三角形ABC是怎样得到的? 图二的三角形ABC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当图形旋转方向没有明确时,旋转方向有两种:一是顺时针方向;二是逆时针方向。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一的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BED旋转得到的。但是没有明确旋转的方向,也就是说,三角形ABC可能是三角形BED按顺时针旋转270°得到的,也可能是三角形BED按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二与图一同理。
【品析: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适当指引下很好的掌握了旋转图形的特征,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你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总结提升,师生共同回忆:
(1)旋转的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
①旋转中心: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
②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③旋转角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的度数。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旋转的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旋转。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众所周知,数学课不仅是为了学数学,而且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和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发展空间观念。
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层面到认识层面,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的反思:
?
?
?
?
?
板书设计
旋转(1)
旋转的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
①旋转点: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也叫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③旋转的角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