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引出两个问题,分别讲授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具体情景中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行迁移,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难点:体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熟练掌握并养成最后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的习惯。
教法与学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2.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共同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构建新知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激趣导入法:同学们喜欢剪纸吗?请欣赏老师搜索的几幅剪纸作品。(视频播放作品)
课件出示数学信息:“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
师:“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该怎样列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品析:剪纸课件的播放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复习了分数单位,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故事导入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两个可爱的小熊宝宝,好吗?熊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双胞胎宝宝:大熊和小熊。今天,是熊宝宝的生日。熊妈妈下班回家给他们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还有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可把兄弟俩高兴坏了。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就准备晚饭去了。这时,大熊一口气吃了3块西瓜,小熊一眨眼吃了2块西瓜。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样的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
1.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小熊比大熊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4.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小结:今天就来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品析: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信息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教学新知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
猜想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答案,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
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说法。
学生采用不同形状的纸片,同桌之间合作折一折、涂一涂,试着想办法证明+的结果。完成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分母有什么特点?
小结:分母没有变化,只把分子相加了,因为整体1平均分的份数不变。
◎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集体汇报交流思路,讨论表述: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应该如何计算呢?
◎探究“1-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式计算。
大熊和小熊决定将剩下的西瓜留给熊爸爸,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你会列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
预设:学生大多可能会列出-=。
师:除了这个算式外,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学生列出1-这个算式并进行计算。
2.总结“1-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先把1化成几分之几后再减。
【品析: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讨论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如何较快速地比较、和的大小?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数,发现分子与分母都相差1,而且前一个分数的分母恰好是下一个分数的分子。根据这三个分数的特点,可以把这三个分数分别转化成算式进行比较:
=1-,=1-,=1-。因为>>,所以<<。
质疑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时应该怎么计算?
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顺序从左到右计算,也可以直接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在计算过程中,“1”可以化成任意一个需要的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最后结果都要化成最简分数。
【品析: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加、减法同整数的加、减法的含义相同,加深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与运用。】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和整数加法的含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反思整节课,亮点之处有:
1.找准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力求准确。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通过图片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单元以“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而另外设计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将自主探究的权利把握在学生的手中,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另外,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学生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课上,我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我的反思:
?
?
?
?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与整数加法的含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同分母分数相减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