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 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蝉”字,会写“雷、乌”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每段的意思,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出现的自然景象。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出现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出现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引发学生对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学生能说出雷雨的基本特征:闪电、打雷、天变黑了。)
雷雨和春雨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辨别春雨和雷雨的不同:春雨有时很细,可以下好几天。)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重点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
蝉 雷雨 乌云 压下来 垂下来 黑沉沉 窗户 清新 迎面扑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字。
同桌互相读生字。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1)黑、压——黑沉沉、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3)户——窗户。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4.写字指导。
(1)观察字形,交流发现。如:“压、迎”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迎”是走之旁,“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乌”与“鸟”只差一个点。
(2)示范讲解。“黑”字的“四点底”的四个点的形状不一样,第一个点向左下倾斜,其余三个点向右下倾斜;“雷”字的四个点一顺向右下倾斜。“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第二个横最长。
(3)让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遍,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遍,争取第二遍比第一遍写得好。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听课文音频朗读。
四、拓展
1.描写雨的词语。
2.描写雨的古诗。
3.描写雨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检查
1.复习词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雷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吧!
出示字词:
蝉 雷雨 乌云 黑沉沉 压下来 垂下来 窗户 清新 迎面扑来
(指名读、齐读)
2.一场雷雨,它有好几个场景,你还记得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吗?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次。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片段一:雷雨前。
请喜欢读雷雨前的学生站起来读。(出示课件:雷雨前的相关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雷雨前。
1.满天的乌云。
师: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有满天的乌云?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其他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面对满天的乌云,他用了一个“压”字,你知道什么是“压”吗?
黑沉沉的乌云布满天空,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你感觉怎么样?
指名读句子,学生评价读,教师范读。
因为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很可怕,所以树上的叶子 ,蝉 。?
提示:雷雨前除了乌云黑沉沉的外,还会怎么样?
2.雷雨前会打雷闪电。
请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提示:雷雨前还会怎么样?)
3.雷雨前还有大风。
你从课文中哪一自然段知道会有大风?找出句子来读一读。你从哪里能看出这阵风大呢?(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读出风很大。(指名读、齐读)
蜘蛛是怎样从网上垂下来的?(吐一根丝从网上垂下来。)
比较句子。(指名读、齐读)
夏天雷雨前又闷又热,我们用朗读表现出来。(齐读)
(二)片段二:雷雨中。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1)师: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从哪儿看出雨大?读读课文,让老师听听,谁体会到的雨最大。
指名读句子。
来,我们换个顺序,老师读后半句,同学们来读雨声。
(2)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场大雨?
找到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2.还有哪些景物看不清了呢?这一切的景物都看不清了说明了什么?
(1)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过渡:渐渐地,渐渐地……
(3)这么一场大雨,渐渐小了,谁有信心把这变化读好?(指名读、齐读)
(三)片段三:雷雨后。
1.雨就停了。雷雨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默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用“ ”画出雷雨后的景物。?
(指名交流)
2.看着这些景物,你觉得雷雨后的景色怎么样?(景美)你认为什么最美?(彩虹)为什么?
(请学生一起读,读出景物的美)
雷雨后,小动物们会怎么样?(齐读,读出小动物们的快乐)
三、对比朗读
请男生读第1~3自然段,女生读第7、8自然段,我们再次感受雷雨前、雷雨后出现的不同景象。
四、布置作业
1.摘录描写雷雨的好词语、好句子。
2.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一种景色,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雷 雨雷雨前:乌云、大风雷雨中:雨声、雷声雷雨后:太阳、彩虹【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自然段课文的引入上下了功夫。在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在教学“雷雨中”时,我让学生看课件,听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轰隆隆的雷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彩虹、太阳的图片,感受“雷雨后”的美丽。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发他们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雷雨后”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象。
[不足之处] 个别环节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发,学生是为了配合老师,学生真正的体会不多。
[再教设计]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让学生展现自己不同的想法,创设越说越想说的学习氛围,课堂氛围比较轻松,让孩子们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上盛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