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青蛙卖泥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烂、牌”等生字,会写“蛙、卖”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语气。
3.情感与价值
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2.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谜语导入
1.大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
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青蛙)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名字叫“青蛙卖泥塘”。(板书)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
3.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同学上台来,台下的同学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落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同学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
三、学写生字
1.观察,识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挺”。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连贯,思考:有哪些不明白的词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
3.默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他是怎么卖的?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青蛙觉得这儿不怎么样,他想把泥塘卖掉,搬到城里住。
(2)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三个字,然后就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起来。
5.谁来学一学青蛙是怎么吆喝的?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6.全班齐读第1~3自然段。
7.小结:
那有没有人来买青蛙的泥塘呢?他的泥塘卖出去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2.轮读新词,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4~9自然段,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老牛来看过,但是没有买,因为老牛希望周围有些草。
(2)野鸭来看过,但也没有买,他觉得泥塘里的水太少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4.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贴图片板书)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7.猜一猜:青蛙的泥塘卖出去了吗?
三、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小青蛙种了草,引来水,泥塘卖出去了吗?
2.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这里经过?他们说了些什么?
小鸟说,这里缺点儿树。
蝴蝶说,这里缺点儿花。
小兔说,这里缺条路。
小猴说,这里应该盖所房子。
3.指名朗读第10自然段,全班齐读。
拓展思维: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缺花?小兔为什么说这里缺路?小猴为什么说这里缺房子?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小动物们提了这么多的建议,小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5.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说说小青蛙是怎么做的。
6.小青蛙做了这么多,他的泥塘到底卖出去了没有?
四、学习课文第11、12自然段
1.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自己试着读一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
指名朗读第11自然段,其他的同学想一想:青蛙说这里多好啊!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好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自己读一读。
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看到现在的泥塘,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想些什么?还卖吗?
3.指名读,齐读第11自然段。
4.思考课后第二题:青蛙为什么不卖泥塘了?
5.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小青蛙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我建议,同学们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来改造我们身边的环境,好吗?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分角色演一演,然后上台表演。
六、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回家与家人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
【板书设计】
青蛙卖泥塘
烂泥塘 卖掉
好地方 不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利用课堂上的情境表演突破难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足之处] 在学习野鸭买泥塘部分,教师因考虑在前面已经引导,而在这部分学习中如蜻蜓点水,读得不够扎实,导致在后面想象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说错等。在学习时,还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再教设计] 设计要紧扣课文特色,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师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理解中读,在感悟中读,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